生活的底氣與詩意的表達
-------陜西詩人劍熔兄詩集《家園書》讀后
作者:季川
劍熔兄詩集《家園書》,于2012年8月由沈陽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四輯。該集收錄了詩人一百多首作品。這些詩作均來自于生活,且高于了生活。有理性的思考,有靈感的泉涌,有火焰的面龐,有冰樣的肌膚。詩人內心的尋求與探索在無數個晝夜暴露無遺。這是一個真正愛詩的人,這是一個每天都接著地氣呼吸著清風映照著明月的人。他不懈而持久的詩歌之旅,是對詩神繆斯矢志不渝的追隨與護佑,也是對詩歌精神與詩歌意義的注解與詮釋。
現代人為詩,我認為有兩點很重要,一是你寫詩,一定要與生活串聯在一起。二是你表達,一定要與率真而質樸的詩意并聯在一起。我個人發對炫技派和白開水派,發對那些將生活在詩歌里隨意折騰隨意把玩的人或作品。真愛詩的人,肯定與理想有關,與殉道有關,或者說與一廂情愿的癡迷有關。他們都會在生活里完成煉丹或者煉金的程序或者過程,享受因此的疼痛與快樂。這是一個詩人應當具有的品質,也是應當承擔的責任。
劍熔兄1978年就在陜西銅川某煤礦工作,可以說與煤結下不解之緣。一個詩人的詩意成形,是有定數有根由的。比方那些烏黑烏黑的煤塊,就是劍熔兄的詩歌初戀。詩人的情感脈象很明顯,煤,礦井,煤城,火車,長蛇嶺等等,這些活生生存在的詩歌意象,纏繞或深深扎根在詩人腦海,穿插在詩人每個平凡的日子,是詩人一生都會引以為豪的精神財富。是大地的饋贈,讓一座煤城聞名于世;是開采陽光的手指,讓生命的個體有存在感、奉獻感、熱愛感。農民與莊稼廝守是有福的,劍熔兄與煤廝守是有福的,所有這些在詩人血液里流動在詩人胸膛里奔走的文字是有福的。
第一輯《煤城》里的開篇《二十八年》,有青春美好的難忘,也有骨子里疼痛過的記憶,更有詩人對未來滿懷信心的期 待與努力。“二十八年前,我從鄉下來到被譽為‘太陽城’的煤礦/二十八年后,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煤礦//二十八年中,最讓我疼痛而且讓我失眠和流淚的/是一次次瓦斯爆炸,如同從我的體內抽去一根又一根筋骨//二十八年,我的青春留在了我熱愛的礦山/二十八年后,我發現自己漸漸變為一塊樸素的煤炭//二十八年,我成家立業在礦山/二十八年后,妻子說,你永遠是一個開采光明的使者”。
在煤城工作生活的這些日子,其實就是詩人一點點將時光案幾上的灰塵撣了又撣的日子。從《焦坪往事》到《在礦山酒館小飲》,再到《寫詩的老K》,最后到《你是我今生來世的情人》,無不道出了詩人的煤之情結,道出了詩人將那些有溫度也有能量的詩意,不斷地挖掘不停地張貼的快樂與沉醉。
第二輯《愛河》里的《與我共命運的那個人》,寫出了詩人對鄉下妻子的思念與摯愛。這是月光下的琴弦和溪水里的夢囈。全詩十二行,不矯情不造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與迫切的表達之需。似喃喃自語,似捫心自問。這種淳樸的愛情就是愛情中的玉和金。花錢買不來,下跪也求不來。“因為,與我共命運的那個人的名字/被歲月深深刻在我的心上”。作者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想,作為詩人的妻子,絕對可以在遙遠的異鄉感受到丈夫的那份眺望與牽掛。
第三輯《村莊》里,我比較喜歡《我聞到含著土味的麥香》。這是詩人在煤城的記憶深處,喚醒的又一場有關莊稼豐收的盛景。顯得從容而甜蜜,清晰而刻骨。“低處和高處的翡翠綠中,鑲著一片片麥子/急躁的陽光冒著汗,麥子漸漸熟了//緊握那彎月牙收割,麥子一片片倒下/麥垛一個個地壘起來/夜晚閃爍的星星尋找丟失的月牙,腳步聲驚醒/蛙聲一片,那是六月走動的聲音//一陣風吹來,我聞到含著土味的麥香/醉倒,一個又一個村莊”。其間“六月走動的聲音”,意象貼切而又沉著,內含的氣場磅礴而又壯闊。海子的麥地與劍熔兄的麥香,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母親馨香的味道。
第四輯《散章》,均是一些散文詩色彩的精致小品。我們可以較為輕松地觸摸與欣賞到劍熔兄的另一體裁的詩性敘說。這些小品,大都簡短,多情,頓悟,是詩人在另一塊自留地里的辛勤耕耘,與前面的詩作遙相呼應,互為手足,顯示了詩人在散文詩領域里的結構鋪設、層次遞進、發散思維等方面的自如運用。《坐在一朵花上》,“花們抬起頭,在群鳥的鳴叫中,慢慢地綻放”。“坐在一朵花上,詩意的春色淹沒了我”。這是對春天花朵的低吟,也是對春色滿園的高歌,更是對生命燦爛的詩意褒獎。
這四輯組成的詩集里,盡管詩人的個別詩句還需要繼續錘煉,表達角度還可新穎,意象把握還可精準,但瑕不掩瑜,劍熔兄的詩作當屬成熟之列。他是個善良、誠懇而又純粹的詩人,呈現出了詩人應該呈現的人品與詩品,這是我最為看重的地方。
上一篇: 尋蹤樓蘭
下一篇: 閏土—封建末期農民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