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拍了拍滿身灰塵,走進了領導辦公室,匯報剛剛從衛片圖斑點巡查回來的情況。卓局長看著一臉疲憊的武斌,說道:“K6號圖斑點又反彈了。”武斌苦笑著說:“您還是有先見之明,我們上一個月平整回填的礦坑又挖得千瘡百孔,植的樹苗不見蹤影了,散播的草籽剛露出一點綠芽也沒了,咋辦?”
卓局長沉吟了一會,說道:“笨辦法,安排人員駐村駐點盯住,死盯山頭,看誰還敢動,這就要辛苦你了,咋樣?挑個搭檔吧。”武斌管衛片執法工作多年,知道責任重大。今年陽城市的1處礦產衛片圖斑面積較大,若是不整治到位,省國土資源廳將掛牌督辦,面臨著約談問責。市政府和國土資源局花了很大力氣,可是非法開采屢整屢反。
“可是與誰一起去呢?是一個難題。”武斌心想。“要想盯住盯死,非下鄉駐村不可。那可不是1天、2天能完事的,估計沒有1、2個月,甚至半年,那是不可能達到效果的。雖然鄉村生活,平時大家比較神往,落日流霞、牧童晚歸、雞鳴桑樹、狗吠籬笆等田園風光旖旎無邊,甚至還可以挖野菜,釣釣魚,自己動手炒幾盤親自采摘的菜蔬,這些都是有新鮮感的。可是要1個月、2個月這樣長期生活,那就有些讓人怯弱了。何況非法開采的背后,往往隱藏一些黑惡勢力,或者有著家族背景,不得不令人再三思忖。”
武斌沒有猶豫,說道:“既然卓局決心這么大,那就無條件執行。”卓局長說道:“好。你們駐村盯守,要自帶鋪蓋,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生活,與老百姓打成一片。希望你們還要借這次機會,多宣傳法律法規政策,多說說非法開采的危害性,更重要的是要向村民表明市委市政府對該項整治工作的重視及整治決心,爭取做到一勞永逸。”
于是,武斌經過反復思忖,決定以三尺不爛之舌,鼓動股室的邵章同去。到了邵章辦公室,對邵章說道:“領導決心這么大,不如咱倆去盯守吧!”于是天花亂墜般描述鄉下之美景。說道:這個機會難得啊!既可以博取領導高興,也可以免除案牘之勞心;更何況這也是咱們的職責所在。鄉下那可沒有霧霾,有的是高離子富氧,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綠阡紅陌,松濤竹嘯、禽鳴畜語,何其富麗。經過這一番思想動員,邵章被洗髓終于成功。
第二天,武斌與邵章收拾行囊,下鄉去了。他倆找到村里的老黨員李大爺家住下,曾做過村主任,政治覺悟高,70多歲了,身體硬朗,孩子們均在外地發展,想接他們夫妻倆去享福,老人家以不習慣城市生活為由,留在家里伺弄瓜果蔬菜。
開始幾天,那是大兵團式的作戰,回填的、平整的、機械轟隆隆,好不熱鬧。機械過后,又是滿山遍野的人,植樹的,播種的,熱鬧數天。
數天過后,剩下只有孤寂了。村里本來就沒有幾個年輕人,偶爾有那么幾個,也是把他倆看成斷財路的瘟神。既然是這樣,也裝著不知情的樣子,同他們聊礦產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政策及非法開采的危害,還要嚴重的法律后果。或許他們是看到政府真的弄真格了,有著常駐的打算,何況法律震懾力還是讓那些人害怕的。過了些日子,武斌與邵章發現那些熟面孔越來越少了,一打聽某某也去打工了,某某或去外地發展了。
武斌與邵章估計駐村效果出來了,但是也不敢大意。除了閑著時與老太爺或老大娘們聊天閑聊,那就是巡山了。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爬,一條溝壑一條溝壑地躍,沒有工具車,憑地就是那雙腳,一步一步地挪,重復著相同路與景致。看著藍天白云是何等悠閑,好像與他們越來越遠;青山綠水就在眼前,可沒有想象中那份美麗,只剩下那份枯燥地累與腰酸背痛。
一天,邵章說起了當兵的事,談到了戰爭中地圖標注某某高地。武斌大腿一拍,恍然大悟,每天巡山頭,查開采點,是不是有點笨,何不找那么一個制高點,居高臨下,一覽無余,多好啊!
于是,他倆攤開衛片地圖,找到當地最高的山峰,確定明天就去爬山。第二天,沿著蛇形的山路,越過山溪溝澗,終于登上頂峰,真是“一覽眾山小”,群山盡收眼底。一彎小河從山腳下,繞過數個山峰,流到了他們所住的那個村口,真是九曲十八彎,風光旖旎。環顧山峰,只要爬到不同的點,可以全方位觀察,那些非法開采點盡收眼底。不用再這樣一個山頭地一個山頭爬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邵章突然說道:“頭兒,要是我們有一條小舟就好了,下山后乘舟而下,是不是有著‘乘奔御風’的感覺,那多爽啊。”武斌說:“既然能有這樣舒坦,我倆何不找老主任要一條小船,遡洄遡游之。”
晚上,到了村子,與老主任嘮叨這事。老主任馬上贊成,說道:“那個山峰是當地的名山,俗稱叫仙家曬網,以前有一個得道高仙就在山下的河里撒網捕魚,完事后,就在山上曬曬網,何其樂也。”他倆聽著這個故事,還聽出了點味。邵章說道:“老主任,您能不能給我們弄一條小船,也學學那個得道高仙。”老主任說:“這年頭早就沒人撒網捕魚了,哪里還有船?”邵章一陣失望。武斌說道:“老主任,你村后不是有一大片竹林嗎?我們是不是可以做一個竹筏?”老主任一拍大腿,說道:“這個倒是忘了,做個竹筏還不容易嗎。以前我可是這河里放竹排能手,每年發春水后,我們就將山上的竹子伐了,做成一壟壟竹排,奔湘潭株洲而去,這個事就交給我了。”
第二天,他倆陪著老主任到他屋后的山中,開始造竹筏工程。選竹,伐竹,去枝,截距,破篾,搓索,鑿孔,排行,拶排,一氣呵成,一個小小竹筏就這樣成形了。把竹筏放倒小河里,看著太陽慢慢落下去,夕陽的余暉鋪在河里,真是“半江瑟瑟半江紅”。雖然一天來汗珠如雨,可邵章還是抑不住興奮,一躍而起,跳上竹筏,拿起竹篙,輕輕一縱,竹筏像離弦的箭離開了碼頭,向江中漂去。這時一個人在竹筏上的紹章有點慌了,趕忙往前使篙,竹筏又往左轉,一來一回,就在河中打起轉,不由得大驚小呼地吆喝起來,老主任叫他不要慌,竹篙應住一個方向慢慢用力,終于把竹筏靠上了岸。老主任與武斌也踏上了竹筏,教他們一些駕馭竹筏的手法。三人一起站在竹筏,看著太陽一點點落下去,斜陽把身影一點點拉長。一陣風吹來,河水漣漪,竹筏隨著晃蕩,看著山后的落日,真是有著“江頭落日照平沙,水退竹筏擱岸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