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在一起”
——山東省新聞學會報紙副刊工委會海陽招虎山采風花絮
五月的海陽,緊張而又歡快。隨處可見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6月16日盛大舉行的標語。在離亞沙會開幕式還有整整20天之際,由山東省新聞學會報紙副刊工作委員會與海陽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聯合舉行的采風活動在風景秀麗的招虎山舉行。來自全省有關報紙的副刊編輯、記者及作家30余人參加了采風活動。采風的經過,完全可以用亞沙會的主題“快樂在一起”形容。
文人興會更無前
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海陽市城區東北方向8公里處。據《海陽縣志》載:“邑北三十五里有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訓之,遂化為石,遺跡宛然,故名”。招虎山屬嶗山山系,總面積1762.7公頃,主峰海撥549.7米。園區東路崖壁如削、怪石嶙峋、幽谷含秀;西路水急石美,幽谷瀑潭,層層有景;是集生態游、宗教游、古跡游、民俗游為一體的龍頭景區。園內九龍湖碧水蕩漾,是今年亞沙會期間舉辦龍舟比賽的地方。座落在九龍湖畔的成道禪寺,為山東規模最大的佛教圣地。正如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負責人姜靈維所說,招虎山以山稱奇,以水叫絕,因林冠幽,以史誨人。
此次采風活動由山東省新聞學會報紙副刊工委會主辦,海陽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承辦。旨在促進我省知名作家及全省報紙副刊編輯間的交流。同時,為了進一步繁榮文學創作,宣傳招虎山旅游文化,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聯合山東省新聞學會啟動了首屆“招虎山杯”原創散文大賽。這次采風的宗旨是:開闊視野,激發靈感。“看一看”招虎山這片“藏在深閨人未識”的處女地;“聽一聽”招虎山古跡遺址的神話傳說及現代創業者的艱辛;“寫一寫”招虎山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
與會者當中,有著名作家、原山東作協副主席劉玉堂先生,大眾日報劉君、農村大眾劉秀平、濟南日報逄金一、淄博日報、濰坊日報、菏澤日報、日照日報等報社的編輯,省創聯部主任陳文東、詩人雨蘭等。5月25日,清早,汽車從濟南開出,大家一路聊天說文學,相談甚歡。下午,先到的人們游覽萬米金沙灘看沙雕,直喊壯觀;晚上,在劉玉堂先生下榻的房間,部分文學愛好者圍坐在一起,聽他憶往事講創作,其樂融融。5月26日一天,大家徜徉在碧水如藍的九龍湖畔,看水上舞臺的民間藝術表演;踏進氣勢恢宏的成道禪寺內,領略博大精深的的佛教文化;走入綠陰如蓋的天柱峰下,游覽山光水色秀美景致,有的還自編歌詞,高唱“招虎山--招虎山啊--招虎山……”,可謂一路歡笑,一路歌聲。文人的性情本色盡顯,為下步創作積累了素材。
李波發微博隨時報道
信息時代,網絡讓世界成了“地球村”。在5月26日的游覽途中,來自淄博魯中晨報的副刊編輯李波時常用手機拍照,拍完后就拿著手機編發短信,原來他在發微博,把這次作家及記者編輯的行蹤及見聞隨時傳了出去。
在招虎山九龍湖水上舞臺看表演,他從9:19--9:34,15分鐘內發了三次,分別是“水上秧歌”“大媽秧歌隊身手矯健”、“秧歌隊謝幕”。海陽大秧歌歷數悠久,以粗獷奔放、熱烈歡快,質樸坦率,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著稱于世。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8月,曾受邀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之前的暖場演出。走進龍王殿,里面有龍王、土地、山神塑像,李波在09:52:33發出微博:“龍王殿里有龍王,護法山神,土地神,吳老師指著土地爺說:我們一個系統的。看來這一屋仨神仙是土地局、水利局、林業局合署辦公。”隨后,大家走進成道禪寺游覽。
成道禪寺,坐落于招虎山峰下的一道山梁上,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建筑風格仿唐建筑,飛檐翹角,歇山重圍、金瓦、白墻,構造獨特、裝飾華麗,整個寺院由天王殿、藥師寶殿、日光殿、月光殿、觀音殿、文殊殿、地藏菩薩殿、祖師殿、法堂、藏經閣、鐘鼓樓等組成,蔚為壯觀。據記載,該寺原名夢達寺,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夜宿此寺,夢到達摩面授機宜,遂撥重金重修此寺,遂名“夢達寺”。后毀于戰火。2005年開山復建。佛寺落成后,中國佛教界德高望重的本煥長老出任開山方丈,一百多歲的本煥長老視察了“夢達寺”,提議更名為成道禪寺,音喻“成功得道”,功德圓滿,并親自為成道禪寺開光。
在游覽的過程中,李波不斷把信息發出去。10:43:56,他發了一張月光殿的照片,說明:月光族的圣殿。顯示發送地點為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盤石店鎮荒草庵。可以說明,這里的寺廟已經荒廢了好久了。中午吃齋,每人一碗白米飯,一盤青菜。大家吃的都很快,幾乎所有的人都吃光,沒有一個說話的。李波也發了微博。
微博被李波的同事們看到,羨慕之時非要他帶點海陽的紀念品回去。5月26日晚,他獨自到海邊撿拾貝殼,也是微博不斷,最后還意外地撿到了一只活海星,又發了微博。其實在頭一天報到的中午他就發了這樣一條:中午跟一位老者吃飯,入席倉促,當地接待方也不熟,未及介紹。老者言語遼闊談吐不凡,文壇佚事博聞廣識,令人稱奇。正沒個落實處,老者起身離席,得旁一大姐指點,才知此人竟是劉玉堂。時間顯示為:5月25日13:42:43。原來他當天上夜班,下班后直接去了淄博火車站,微博顯示是凌晨4點半上的火車。編輯們大都是忙忘了手頭的工作,匆匆趕來的。應該說,一路發微博的還大有人在。
趙統斌連作詩二首
腹有詩書,觸景生情。大眾日報豐收副刊主任編輯劉君告訴當地記者:“這里山清水秀,置身其中,一種回歸自然,淳樸酣醉之感油然而生。”這句話,被印在了《今日海陽》報紙上。游覽過程中,大家應邀到禪寮小坐,喝茶吃瓜。禪寮的門口掛著一副對聯,寫的是“問吾心地處何方?看汝話頭在哪里?”文人相聚,當然多話文化。我又拿出了隨身攜帶的記錄本,熟悉他這一愛好的菏澤日報副刊編輯趙統首先接過本子當場賦詩一首:“招虎山間無虎鳴,禪煙佛寺霧三重,九龍湖上秧歌舞,入目風光處處驚。”隨后,著名作家劉玉堂寫下了“招虎山:靈性之山”,這是他初到招虎山就有的深切感受。陳文東寫的是“物我兩忘。”方遠寫了“人之有德,行文方遠。”很快,趙統斌又要過記錄本再次題詩:“山水海陽美,引人作暢游,文朋齊聚首,詩意上云頭”……好一個詩意上云頭。飯后游覽途中,招虎山森林公園的初欽海寫下了“招呼青嵐翠疊起,碧水龍潭蕩漣漪,林間小憩茶友會,文豪墨客星相惜”;來自沂蒙晚報的劉元娟寫的是“樹影婆娑葉輕笑,小泉叮咚水含情,百合婷婷含羞立,招呼山中笑語盈”;散文作家陳瑩寫的是“林中一壺茶,人間幾多情。山高招猛虎,潭深藏蛟龍”,山東電力報段德永寫的是“相聚招虎山,快樂在一起”……
新聞工作者和作家在一起,在海陽招虎山做快樂之旅,定會有豐富的收獲。
上一篇: 財迷心竅害了己
下一篇: 抗旱找水打井之三——找水人的跋涉與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