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碧海藍天間
來源:作者:陳希瑞時間:2012-08-25熱度:0次
走藍村,過城陽,翻越流亭立交橋,青島,我們終于踏上了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
青島,我曾無數次走過、來過。車多、人多、樓多,是當初留在腦子里的大體印象。每次去,不是為看那靈秀的山,不是為看那多姿多彩的海,當然是為掙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嘛。至于那澄碧的海,以及那與大海交相輝映的海浪、海鷗和帆船,都與之失之交臂,無緣相識。
初秋時節,為圓女兒一個夢,我們來到青島,來到海邊,觸摸大海的脈搏與心跳,領略大海的神韻與魅力。
還在大巴車上時,司機師傅就告訴我們,逛青島,好看的地方可多了,不光有棧橋、海水浴場、海底世界、魯迅公園、啤酒城、五四廣場,還有海底隧道、跨海大橋。我把問詢的目光投向女兒,女兒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去看海啦。
極目藍天、戲水海灘、徜徉海岸線、品味綠樹紅瓦 ,好,我們看海去!
大海,終于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秋日的太陽鮮艷、醒目,早上七點半,太陽已經高高升上來,使這座濱海城市顯得分外妖嬈。大巴車沿著寬闊平坦的環灣大道,平穩地行駛著。透過車窗,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闊無垠的海。平靜的海面上,泛起了一層淡淡的乳白色的水霧,在海面上飄動、升騰,如同一襲柔曼的輕紗,浸潤了我的心田,跨海大橋一下展現在我們面前了。大橋就像一條巨龍,把東西兩岸緊緊連在了一起。氣勢恢宏的跨海大橋,莫非是水龍王躍出海面,牢牢定格在歷史的瞬間,為大青島帶來福祉。
等來到前海沿兒,長長的海岸線以及長長的棧橋上,已是人頭攢動、游人如織了。蔚藍色的海面上,一只只載滿游人的客輪劈波斬浪,往來不斷。還有幾艘軍艦模樣的龐然大物,小山一樣,遠遠地停泊在海面上。
棧橋,是青島的一張亮麗的名片。不到棧橋,就談不上來青島。站在棧橋上,望著飛濺的浪花、翱翔的海鷗,我不由想起西湖邊上的斷橋,想起了“斷橋是否下過雪,又想起你的臉,若是無緣再見,白堤柳簾垂淚好幾遍…..”令人肝腸寸斷;想起了天邊的鵲橋,想起牛郎哥哥和織女姐姐那一對堅貞不渝、情深似海的小夫妻,想起了他們七夕晚上徹夜不息的淺笑低語。真的呢,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我們還是跟著臨時組成的旅游團,跨上了客輪。隨著一聲高亢有力的汽笛聲,客輪徐徐起航了。海風輕輕吹,迎面吹來涼爽的風,女兒從座椅上跳起來,來到護欄邊,興奮地伸開雙臂,任憑海風溫情的撫慰。我和妻也過來了,扶住護欄,遠遠近近地望著、看著。藍藍的天空下,遠處是灰蒙蒙的山,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水。海浪、海鷗、沙灘、綠樹、紅瓦,恍惚中,莫非,我們走進了一幅天籟般的水墨山水畫中嗎?任誰也要留下一幀天人合一的彩照呢。
來到老城區的信號山公園,置身于山頂的那座巍然屹立的紅色蘑菇樓……360度旋轉觀景樓,東西南北的美景盡收眼底,要不怎么叫空中花園呢?我想,綠樹紅瓦、碧海藍天,這八個字,不是康有為老先生寫出來的,而是靠著天時、地利和人和,凝聚而成的?!洞猴L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和《遲桂花》,成就了在青島旅居過的一代文人郁達夫,它們的里面,難道就沒有青島的影子?郁達夫對青島情有獨鐘,生性喜好山水,借以尋找精神慰藉和寄托情懷。當年的郁達夫,一次次登臨嶗山、游海水浴場、登上信號山頂,俯瞰青島全景,為的是修身養性,調整情緒,療治自己煩惱和郁悶的精神世界,求一個“精神的解放”。 “柳臺石屋接澄潭,云霧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風景似江南?!闭撬那樯剿乃枷肱c性情。
天后宮里,成群結隊的游人紛至沓來,朝拜媽祖、上香祈福。不求富貴,但求平安,從從容容平平淡淡才是真。臨走,女兒把一根平安符系在那棵古老的銀杏樹上。女兒的心思,肯定跟我一樣。
等我們再次返回棧橋時,大海已經退潮了,嶙峋的礁石間,滿是低頭彎腰尋尋覓覓的人群。他們在尋找什么寶貝呢?我們也身不由己地融進了尋寶的人們中間。妻和女兒尋到了幾只張牙舞爪的小蟹子,興奮地歡呼起來。這幾個小家伙,看起來就像缺乏營養似的,瘦瘦的,小小的,卻鬼精靈,逃得很快。我坐在一塊礁石上,看著蕩來蕩去的海水,就想,蜻蜓點水般地浮光掠影,怎能觸摸到大海的脈搏與心跳?只有那些不畏風浪的健兒,只有投進大海的懷抱,與大海融為一體,才會領略得到大海的神韻與魅力,才會懂得生活的真諦。
我們終于還是戀戀不舍地走了。僅僅半天的時間,僅僅走了幾個地方,遠遠不能體味到青島那特有的魅力。許多許多神秘與神奇的風光,還藏在那一座座山巒之中。比如神奇而瑰麗的嶗山,以及嶗山茶,以及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方,只能留在想象中了,這只能說是一種遺憾。但我在心里說,青島,我們還會再來的。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