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
來源:作者:杜永生時間:2013-04-14熱度:0次
家 務
【文/杜永生】
一直想著再寫一篇關于家務的文章,只因避家屬不悅之嫌。曾寫過一篇《搞衛生》,這是家務中的一項持久的事務,雖洋洋灑灑上千字,惹得家屬頗為不滿,同時,也得到了她的默認,更會在一些場合或同事間作為一種“資本來炫耀”。當然了,像寫生活類文章或經歷感受,其前提是“先請示,再動筆”。這個“請示”是征求她的意見或建議,畢竟是多年的夫妻,感同身受。她的一些生活閱歷或感識也是行文的要素。
關于家務,這又是一個家庭必須面對并關注、必須衡量并踐行的實際生活問題。人們不是常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嗎?這個層面上的家務意義,不是我所要寫的,我所寫的就是天天看到、要做的,而不是條分節解、斤斤計較、視而不見、堆積盈幾。
本人自視一向勤于勞作,對做家務充滿著喜好甚至是嗜好。說起來,讓人難以理解,甚或讓吾輩妒忌。每天的家務安排如下:早晨六點半起床,先燒好一壺開水后洗漱,洗漱后,將毛巾用香皂搓洗晾曬,之后,把當天中午要做的菜從冰箱拿出,需要浸泡的浸泡,需要擇洗的擇洗,需要烀煮的烀煮(便于中午回來縮短做飯時間),再將垃圾收集,放在門外隨手帶走。最后,就是吃早飯,上班。在近一個多小時內,我做了自己按部就班的家務,同時,家屬也將早餐做好并盛放在飯桌上,等著我匆忙地劃拉幾口或隨身攜帶(兩個雞蛋)。對于家屬做早飯的規律,一直以來,我頗有微詞,原因就在于,冬天基本湊合著,要么下面條,要么下餃子,要么泡馓子,要么囑咐我燒開水時順便煮上幾個雞蛋。而在冬季里,我比較喜歡順路買上兩塊燒餅或一個蒸米團,回到辦公室就著茶水,也倒愜意。當然,家屬起床后最先問的話就是“早上想吃點什么?”當得到我“在外面買點”的回答后,她樂得不過,這樣就省心、省事了。中午十一點半下班,幾乎從不在外面應酬,一是考慮家屬要吃飯,二是中午時間短,午飯后就得午休。偶爾脫不開身,給她去個電話,倒好,她就將就起來。回到家,蒸米飯,炒菜,一般是一葷一素,很少做什么湯類。連同吃飯,這個過程只需要一個小時。晚上下班后相對應酬比較多,盛情難卻,這一點她還是比較理解,但從沒忘記“酒別喝多了,喝多了,家務事還是你做”的忠告。即使有時超量了,該做的家務那是擺著的,譬如每周的一二次搞衛生、自個換洗衣服的洗滌等等。對于衣服的洗滌,本人一以貫之的就是手洗,從不用洗衣機,或許有人質疑,這是為省那么一點點的電費吧?否!我固執地認為洗衣機洗過的衣服總有那么一股子粉味,哪有經手揉搓漂洗的干凈徹底呢!
每逢周末,只要不回鄉下、單位不加班,那么,除了好好地補覺外,就是“找事做”,看看沙發套子是否需要拆洗,張望犄角旮旯是否有蜘蛛網,查看衣物的擺放是否切當,柜櫥內是否有多余的物件需要清理,生活必需品是否充備等。事無巨細,一至于此。
這么多年來,最深也最真的體會是,盡管家務繁瑣,但,一個家需要一個細心的人;做家務雖辛苦,可也是件快樂的事。做家務,就像刷牙、洗臉,吃飯、睡覺一樣,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將一次家務事做好了,輕松愉快的不僅是身心,更像完成了一篇滿心盡意的文章。”習慣成自然。只要持之以恒,篤定“家務事不算什么,辛苦點算不得什么”,那么,你何不躬體力行、何不從中感受著家庭生活的真味!?[size=4]文字[/size]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