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的力量
來源:作者:熊永樹時間:2013-04-11熱度:0次
夢想的力量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偉人的詩句時常回響在耳旁,催生著登井岡山的夢想,這次終如我愿,心情非常高興。我們一行沿著吉井高速公路向井岡山進發-----
順著寬闊的高速公路不知不覺就到達了井岡山的中心地茨坪,沿途要經過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的朱砂沖哨口,在車上絲毫沒有感覺到井岡山的險峻,而是一路坦途。由于黃洋界景點游客爆滿,我們臨時改為先游龍潭景區,碧玉潭、仙女潭等五潭相連,瀑布飛流直下,古樹映日參天,更有偉人筆下的潺潺流水。我們來到小井醫院,這是1928年紅軍上井岡山后自己修建的部隊醫院,條件相當艱苦,由曾志任醫院黨支部書記,沒有西藥,所用之藥都是紅軍戰士到山上自己去采的,消炎藥就是用的食鹽,后來食鹽也用完了,就用本地制的硝鹽。1929年井岡山曾經失守,敵人攻上井岡山,紅軍130多名傷病員未來得及轉移,被敵人全部活捉,敵人拿著槍逼著傷病員說出紅軍主力的下落,紅軍戰士英勇不屈,結果130多名紅軍戰士全部被敵人槍殺于醫院旁的稻田里,眼前的稻田依舊,平靜如常,我們的心靈卻受到極大震撼!大井四面群峰圍繞,宛若深井,井內地勢平坦寬闊,確是一塊風水寶地。毛澤東帶部隊到井岡山后,王佐主動把自己的營地騰出來讓給了紅軍,毛主席就住在王佐的房子里,現在上面寫著“毛澤東同志故居”。在房子里保存有一堵當年老屋的殘墻,殘墻上布滿了彈孔,不禁使人想起毛澤東“彈洞前村壁,裝點此江山,今朝更好看”的詩句。房屋后面有兩顆連理樹,巧的是它們分別是兩種不同的樹,一株是紅豆杉,一株是楠樹,據導游介紹,這兩株樹不尋常,1930年井岡山失守后,這兩株樹就死去,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這兩株樹同時復活,而且開出同樣的黃色小花,1976年毛主席去逝時,這兩顆樹又同時死去,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兩株樹又神奇的復活,現場看到這兩顆樹確實長得很茂盛,因此井岡山人把這兩顆樹稱為中國革命的神奇樹。房屋前面有塊巨大的鵝卵石,是毛主席經常看書的地方。順著盤旋而上的公路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黃洋界哨口。一九三0年四月,毛澤東和朱德帶領主力紅軍離開井岡山執行任務去了,敵人趁機調集四個團的兵力,準備圍攻井岡山,當時山上只有朱云青參謀長帶領的一個營的兵力。他們以大無畏的精神,發動群眾,用漫山遍野的毛竹,在山下布下了戰陣,在山上憑借險要的黃洋界屏障布設滾木壘石。十月,敵人以四個團的兵力來進攻井岡山,井岡山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殺敵,打退了敵人無數次進攻,戰斗從早晨一直持續到黃昏,敵人就是不退去,他們堅信紅軍主力不在山上,鐵了心要攻上井岡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有人突然提出說,我們有一門迫擊炮,還有三發炮彈,營長立刻命令,拿來對著敵人的指揮部開炮,一發炮彈裝進去了,一拉沒響,營長命令趕快裝上第二發,一拉又沒響,這時大家的心已經提到嗓子眼上了,營長果斷命令到“再放!”結果炮彈不偏不歪正好在敵人的指揮部炸響了,紅軍借勢搖旗吶喊,燃放鞭炮,敵人以為朱毛主力回來了,嚇得潰不成軍,四處逃散,就這樣,紅軍以一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人四個團的圍攻,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偉大勝利。毛澤東聞訊后,心潮激蕩,寫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站在險峻的黃洋界哨口,當年的滾木壘石猶在,對面是湖南的茶陵,放眼望去, 是一片郁郁蔥蔥,只有那門迫擊炮靜靜地臥在樹叢中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驚天輝煌。遙想當年,“黃洋界上炮聲轟,報道敵軍逍遁。”是何等的豪邁!
回到茨坪,我們參觀了北山烈士陵園,整個陵園風格像中山陵,順著石階向上爬,首先看到的是革命烈士紀念堂,接著是井岡山碑林、雕塑園,最頂上是井岡山烈士紀念碑,基座由花崗石砌成,主體碑遠看像熊熊燃燒的火焰,意寓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像戰士手持鋼槍,意寓武裝奪取政權。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產生了一位偉大領袖和朱德、林彪、彭德懷、陳毅、羅榮桓五位元帥,還有大將栗裕等。井岡山人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一九三0年井岡山失守后,敵人的口號是:井岡山的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井岡山時期共有4.6萬革命烈士長眠于這座英雄的山上。
車子順著盤山公路緩緩離開,我的思緒卻飛向那激情飛揚炮火連天的革命年代,小井醫院面對屠刀的130多名傷病的紅軍戰士,黃洋界上毛竹成兵森嚴壁壘的戰陣,北山烈士陵園凝聚4.6萬生靈的墓碑,還有渾身是膽的綠林好漢袁文才、王佐,這些鮮活的畫面在腦海里翻騰激蕩,是什么力量把他們凝聚在這神圣的井岡山 ?偉人的話又回響在耳旁:“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哦,正是為了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這就是他們的夢想!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熊永樹)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