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聚磨盤嶺
來源:作者:楊榮科時間:2012-07-29熱度:0次
生機盎然的盛夏,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路旁的小樹沒精打采,柳樹葉打著小卷兒,小花草彎下了腰低著頭,就連以往活蹦亂跳的小黃狗也趴在地上吐著紅紅的大舌頭,大地一片悶熱。
接到縣局通知,叫我前去曲沃縣磨盤嶺參加市局組織的《臨汾國土文化》創刊一周年總結表彰暨曲沃筆會,心中真是高興,終于可以出去休閑乘涼并相會各位編輯老師及兄弟單位的同仁們了。
一早起來,我和汪峰副局長驅車向曲沃方向出發。夏日的天空變幻莫測,時而多云,時而云層低矮,時而大雨傾瀉,時而陽光照射、小鳥飛翔。我們的車輛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行程,抵達曲沃縣境內。
在位于曲沃縣城東15公里處的史村鎮西海村,望見村西處一巨大的小丘陵,猶如疊起來的幾塊磨盤,經向路人詢問,這就是我們此次要去的目的地“磨盤嶺”, 綠樹成蔭,一切是那么的祥和、自然。
對于磨盤嶺我并不陌生。來之前,就聽同事們講, 磨盤嶺是近兩年曲沃縣新開發的觀光旅游景點,園區基本建成了既獨立又聯系的六個區塊:即磨盤嶺大院融蓄水、垂釣、游樂為一體的游玩區;以杏、梨、桃為主的“百果園”特色的觀賞休閑區;東嶺“上有甜柿樹,樹下種油菜”的“春天賞花,秋天摘果”的游覽采摘區;童兒廟地下生態餐廳飲食服務區;嶺下大棚蔬菜采摘區;豐富群眾生活的農民文化廣場娛樂健身區。
我們的報到地點就位于以磨盤嶺“百果園”為居住的賞月樓、聚仙樓和觀海樓別墅區,賞月樓前懸掛著“山西省作家協會曲沃縣磨盤嶺文學創作基地”的牌照。此時,我才感悟到編輯部老師把這次會議地點選擇在此地的真正含意,是為了讓我們親身體會新農村新建設以及現代農社一番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午餐的相聚是開心的,美味佳肴也是豐盛的。我們手端著東道主曲沃縣局特意為前來參會的同志準備的酒杯,大家盛滿美酒不停地聊不停地喝。在這種場景中,和各位或相知或仰慕或尊重的朋友相聚,此時的心情不言有多么的陶醉。
下午磨盤嶺的空氣充滿了甜醉的氣息,由于早晨剛被雨水洗禮,山嶺上那些紅的、白的、紫的野花,多情地綻放著,散發著醉人的幽香,飄進到那間簡樸而舒適的大會議廳,給筆會增添了許多特有的靜謐、蔥蘢、怡人的美感。這郁郁蔥蔥、絢麗多彩、充滿生機、美麗宜人的磨盤嶺此時展現出多么富有的神秘感,我的心間漸漸明豁起來,這便是神奇自然的真諦吧。
眾所周知,我們《臨汾國土文化》在市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在編輯部幾位老師的艱辛努力下,于2011年6月22日取得了省新聞出版局批準的出版資質,既山西省連續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067號。一年來,在幾位編輯老師的精心組稿編排下,在全市國土資源系統的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寫作、踴躍投稿下,《臨汾國土文化》共出版5期(季刊),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圖片、書畫、詩歌、詞作,充分展示了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精神面貌,《臨汾國土文化》猶如一朵美麗的玫瑰花,在平陽大地上含情脈脈地綻放著。
吃罷晚飯,我和幾位同仁相邀去散步。走出居住的別墅樓,一陣涼爽的微風輕拂著臉龐,朦朧中隱隱約約地聽見嶺下池塘邊的柳樹上,知了在聲聲叫喚著“夏天”。行進間,相遇臨汾市國土資源系統赫赫有名的美女作家,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散文作家協會會員、《臨汾國土文化》特約撰稿人、堯都國土局紀檢組長景玉春,《臨汾國土文化》編輯郭林老師,堯都國土局孟富平等幾人,大家走在樹陰下的小路上,呼吸著樹脂的清香,頓覺涼爽舒適,愜意極了。
接下來的兩天里,在曲沃局和編輯部領導的精心安排組織下,參會人員在磨盤嶺、修建中的晉國博物館、四牌樓、景明風景區、澮河水庫、澮河流域基本農田整理項目區以及史村國土資源所、高顯工業園區等地進行了觀摩采風,每到之處讓人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充分領略到曲沃縣近幾年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大發展,以及以高顯工業園區為龍頭的工業經濟建設的大手筆。
期間,會議對一年來為《臨汾國土文化》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特約撰稿人進行了表彰獎勵,進一步激發了大家“在國土上做文章,在文化上下功夫”的國土資源寫作熱情。
磨盤嶺確實很美。夏日的磨盤嶺敞開綠色的情懷,到處鮮花綻放、五顏六色、蔚為壯觀,整個嶺上充滿了歡欣的笑顏。在“國土一家親”的晚會上,能歌善舞的同仁們更是載歌載舞、高聲歌唱、抒發情感,大伙沉浸在歡歌笑語之中。此時的我也仿佛聆聽到森林中的鳥啼,傾聽到小溪的委婉歌聲,賞欣到江河的咆哮。迷人的晚上,讓大伙而盡情地陶醉,讓大伙而激情奔放,讓大伙而伸開雙臂擁抱百花綻放的磨盤嶺。
近百名國土兒女置身于磨盤嶺的休閑勝地,雖然只有兩天半的短暫相聚,但是卻分享了曲沃縣自然風光的優美。在今后的歲月里,大家一定會拿起手中的筆,為神圣的大自然唱起贊歌,為富饒的平陽大地揮筆墨寫,把美麗的國土資源事業描繪于作品之中,讓國土兒女傾注身心去欣賞、去吟誦。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