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兒時玩泥人
來源:作者:海潮時間:2012-10-08熱度:0次
盡管我少兒時代的物質生活是貧瘠的,但我少兒時代的精神生活卻是幸福的。那種無憂無慮的快樂歲月,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時時縈回到我的夢境里。揮一揮手,揮不去少兒遠去的背影;甩甩頭,甩不掉少兒遠去的記憶。
記得70年代,我們這些60后的少兒,放學后能靜靜地聽小喇叭廣播,細細地看小小連環畫。我們沒有升學的壓力,沒有這么多大考、小考的折騰,我們有的是開闊的天空、純真的伙伴和永遠也數不清的玩樂:冬天我們堆雪人、玩跳繩、打陀螺;春天我們玩花草、玩柳笛、放風箏;夏天我們玩彈弓、玩泥人、打水仗;秋天我們玩風車、玩毽子、滾鐵環……
如今的少兒,除了學習負擔比我們那時候要重以外,吃喝玩樂等物質生活則樣樣新奇,尤其是少兒玩具的品種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貴,功能也是越來越強,劃分也是越來越細了。怪不得,有的家長抱怨說,自己小的時候一盒積木、一個布娃娃似乎就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可現在的孩子玩具玩得越多反而越不能滿足了。相去甚遠,我們小的時候,擁有一盒積木、一個布娃娃的小伙伴也是鳳毛麟角的。
有一年暑假,天氣很炎熱,我們這群小伙伴閑著沒事干,就隔三差五地跑到北山挖紅膠泥。這種膠泥粘性特好,黃中泛紅,色調自然,宛如血色,非同一般,捏出來的小人、汽車、火車等物件不僅體態生動,而且曬干后經久耐用。
挖紅膠泥的過程充滿情趣。紅膠泥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一般都在有泉水的半山坡。只要我們去挖,想挖多少就有多少。但是得注意一點,就是挖得時候要把最紅的、最有水分的紅膠泥挖上。邊挖,還要把挖好的紅膠泥用塑料袋捂起來。因為不把紅膠泥捂到塑料袋的話,那它見了陽光,會被陽光曬得僵硬起來。為了挖到上好的紅膠泥,我們都要相互拉拽,一些人用小鐵鏟不停地挖,另一些人則用塑料袋接上。每次挖紅膠泥時,大家都爭先恐后,樂此不疲。等紅膠泥挖得差不多了,我們一個個也變成了小泥人,從頭到腳滿是泥巴。好在大人們忙于生計,也無暇顧及我們,等發現我們臟惺惺時,挖泥的戰斗已結束。
加工“泥產品”的過程充滿智趣。紅膠泥運回后,我們開始準備木棒、玻璃片、小紐扣等輔料,然后找一處有水泥面的地方開始了制作。霎時,嘰嘰喳喳的吵鬧聲夾雜著膠泥“啪啪”的摔打聲,響徹云霄。要知道,紅膠泥加工環節很重要,處理不好,捏造的玩具就會出現裂紋。只有經過反復摔打、揉搓的膠泥才更有柔韌性,“泥產品”表面才有良好的光澤。不大功夫,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泥產品”開始下線了:有展翅飛翔的鴿子;有形象逼真的火車、汽車;有穿上軍裝的解放軍和兇暴的日本鬼子;有刀槍劍戟;有雞鴨豬羊;有房子、桌椅等等,可謂千姿百態,應有盡有。有個藝術天賦很高的小伙伴,捏出的各種泥人栩栩如生,臉面有鼻子有眼,四肢形體比例相稱。總之,為了使自己制造出的“泥產品”脫穎而出,大家個個苦思冥想,人人使出了渾身解數。每次加工完成的“精美藝術品”,我們均小心翼翼擺在自家的窗臺上涼曬。等過些天,將這些結實的“泥產品”匯集在一起,于是,一場泥人的戰爭大戲,就繪聲繪色地開始演繹……
兒時的光陰是甜蜜的,不拘一格,活龍活現,無所顧忌,處處充滿了開心爽朗的笑聲。然而這一切隨著年齡的增長,卻開始變得模模糊糊,不經意間想起,那些承載著快樂少兒玩泥人的點點畫面,就如同逝去的流年,雖然不能顯現和克隆,但是,捏泥時我們在泥土中開花的歡喜,玩泥時我們滿臉是泥的笑容,卻成為我記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