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喜逢君
來源:作者:田建國時間:2012-10-15熱度:0次
金秋時節喜逢君
文/長安18子
在網上認識田建國老師已經快兩年了,多次得到他的幫助和提攜,一直心存感激。我知道田老師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散文和詩歌屢屢獲獎,攝影、書法也很不錯,還是一位合唱團的成員,跟那些成功的人士一樣,掛了許多協會的頭銜,省內好多文化活動的場合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還知道他是一位幽默風趣的長者。總想著,有朝一日能跟田老師見上一面,當面聆聽老師的教導。但雖然我們相距不遠,卻因各種雜事纏身,一直沒有如愿。
2012年9月23日,星期六。金秋時節,八百里秦川已然是瓜果飄香、稻米成熟的季節。早上起來,天高云淡,秋高氣爽,約了一位朋友同赴西安辦事,想著事情辦完還有時間,就又想起了與田老師會面的事,隨即給田老師打了一個電話。電話里田老師也很高興,說你來吧,今天剛好還有幾個文友要來,咱們一起聚會聚會。田老師很細心,還把他的詳細地址發了一個短信給我。
上午辦事很順利,11點就結束了。我立即按照短信的指點,向田老師那里找去。西安市雁塔區吉祥村十字向西100多米路南,有一個叫四季青的小巷,剛剛進去幾十米,一眼就看到田老師正在單位大門口張望呢。我們認識了將近兩年,可今天才是第一次見面呀,田老師滿面春風,熱情招呼,就像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一樣,把我們迎進了他的單位辦公室。
田老師是西安某國有企業的工會主席兼紀委書記,辦公室里除了辦公桌椅和沙發,到處都是一摞摞的書籍,幾乎整個兒被書包圍了。他五十多歲的年紀,中等身材,背微微有些駝,一雙戴著眼鏡的眼睛總是滿含著笑意,顯得和藹可親。說話幽默風趣,談笑風生,對年輕人諄諄教誨、不厭其煩,舉手投足之間都顯出一個文化人的可親可愛和長者的風度。說話之間,陜西著名青年作家秦海鵬和妻子來了,還有青年作家劉省平、孫亞軍也到了。12點多,聞名已久的著名青年詩人趙凱云、文學新秀王昆等也相繼趕到,把這小小的辦公室都塞滿了。跟這么多的著名文人相聚,這真是一次難得的文化盛會啊!
看看人員到齊,田老師招呼大家出去吃飯。在他們單位大門口,田老師拿出他的單反相機,給我們合影留念。
我們走過街對面,就看到有一家韓國料理店—韓式鍋蓋燒烤。指著那個店的門頭招牌,田老師說:“韓國國家不大,所以這個招牌也很小。”我們一看都樂了,這話確實有道理。跟周圍其他的招牌相比,這家店招牌上的文字小而集中,從此可以看出韓國人處事低調、不事張揚的作風。
這家料理店在二樓,是一對韓國中年夫婦開辦的韓國特色燒烤,肉啊、菜啊都是在厚厚的鐵鍋蓋上燒烤的。田老師跟這對韓國老板夫婦很熟,就開玩笑說:“你們韓國就是南朝鮮啊”。那韓國老板的漢語很好,及時用標準的普通話反駁道:“不是的,韓國就是韓國!”點的酒水是韓國清酒,田老師又開玩笑說:“你們的清酒跟日本清酒一樣吧?”老板說:“不一樣!韓國清酒就是韓國清酒!”我們都笑了,這韓國老板的民族愛國情結還是很重的啊!在這一點上,我們不由得要對韓國人敬重了。
正說笑間,西安財經學院的白忠德副教授和一位青年書畫家也來了。田老師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啊。中午這里的客人不是很多,我們一共11個人,在最里面的包間里,坐成兩長排,面前是厚厚的鐵鍋蓋子,足足有十幾斤重。不久,五花肉片、牛肉片端上來了,把一片片肉放在鍋蓋上燒,一會兒就滋滋地流出油來,翻過來再烤另一面,很快就熟了,把烤熟的肉片在韓國辣醬和特制調料上一蘸,然后用新鮮的生菜把肉片和幾樣蔬菜包起來,就可以品嘗韓式燒烤料理的美味了。中間,田老師又點了一道多春魚,這是一種深海小魚兒,個頭不大,肚子里面全是魚籽兒,很好吃。田老師笑著說:“這個多春魚啊,籽兒多,就合了我們中國人多子多福的想法。所以,想要生孩子的,要多吃這個啊!特別是年輕人,吃多了可以生雙胞胎、多胞胎,都不一定呢!”大家都笑了,吃個魚還有這么多講究呢。最后主食上來的是韓國冷面,跟我們的蕎面餄絡很相似,味道有些甜,湯里面還有冰塊,腸胃不好的人可能受不了這個冷。一頓豐盛的午餐,就在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開心地結束了。
下得樓來,我們在這家餐廳的門口,再一次合影留念。最后,我因為下午還有事,又依依不舍地與田老師和各位作家分手道別了。
已經過去二十多天了,可與田老師及各位作家相聚的情景還依然如在眼前,催促我拿起筆記下當天的相逢,永遠記住那些快樂的時刻。
(正文1722字符) 2012年10月13日
(編者注:此文是長安18子先生寫田建國老師的稿子,感謝發到這里!)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