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龍
來源:作者:卿仁東時間:2012-11-09熱度:0次
舜峰詩詞學會布置了一個廣場練兵題目——寫龍。可以用詩詞曲聯等形式寫龍,限江陽韻。
龍是大家最熟悉的東西了,是十二生肖之一,它排名第五。中華兒女的圖騰是龍的圖騰。幾千年來,它刻在石頭上,寫在書上,浸潤在每個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龍的成語、龍的故事和有關龍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要理出一個頭緒來,沒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很難的。寫龍,前人寫了不少文章和詩句,比如唐代的李嶠寫《龍》詩: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闕正晨趨。又如近代的完顏亮《詠龍詩》: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作混和。 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都寫得很不錯,很到位。現在要我輩寫好,寫出特色來,談何容易。
近日南海爭端愈演愈烈,國人心中窩著一肚子氣,恨不得揍扁了那可惡的菲律賓。南海,那是一片山神奇的南中國海。近些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不發達,先進的防衛設施有限,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像蒼蠅一樣霸占諸島,使國家的大片海域被侵占,中國自己能控制的島嶼,微乎其微。特別是黃巖島爭端,讓國家的核心利益受到嚴重挑戰。中國龍,那中華民族集體認可的優秀圖騰。你在哪里?你何時龍威震怒?你何時行云布雨,洗滌恥辱!于是主題來了,我揮筆寫下了《七絕·龍》:十二生肖我最狂,人間天上任飛翔。圖騰華夏五千載,何日聲威鎮海疆?
在詩評會上,詩友們大都交了詩作,提交大家互評與提高。這次廣場練兵的詩作,由唐琳老師主評。
首先評的一首是《詠龍》五言律詩:“昨日呼龍子,今朝驟勁強。搖頭山欲動,擺尾海先狂。挾霧千巒綠,披云萬壑涼。行空霄漢暝,灑雨潤瀟湘。”詩友們認為氣勢恢弘,想象逼真。但提出了兩點意見,一是個別字值得斟酌。比如“瀟湘”,一般指代永州這個地方,最多指代湖南地區。龍乃中華民族的圖騰,“灑雨潤瀟湘”范圍太窄了點。經過集思廣益,大家建議改為“灑雨潤千鄉”。二是句式比較單一。正對過多,反對沒有,顯得比較呆板。接著評的一首是《七律·壬辰龍吟》:“藍天碧水映祥光,向日追風慨而慷。寒云路上梅招手,盛世花園景送香。咬定中心圓好夢,往來兩岸頌新章。鱗甲盡藏風兆雨,惠民司職不迷航”。文從字順,對仗工整,特別是“ 鱗甲盡藏風兆雨”寫的非常好。但是,首聯與項聯失粘。大家想了很多辦法,后來劉生忠顧問提議將項聯與頸聯對調。
這些都是頌龍的詩歌,當然也有譴龍的詩歌。比如《七絕·孽龍》:“吸波傾海爪牙張,舞罷蛟宮入醉鄉。未料鱗身幽界近,混天綾前盡凄涼。”從眾多的頌龍詩中脫穎而出,選材角度新,切入點好,立意有特色,缺點是“蛟”、“醉”二字,值得斟酌。還有《七絕·龍》:“布雨行云誰與商,無形乏影卻威揚。人臣極頂奴君面,九五之尊哪可裝?”一二兩句可取,三四兩句費解。
不管是正面寫龍,還是反面寫龍,都難跳出古代摹寫龍的圈子。有道是“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如何寫出“人人心中都有,個個筆下全無”的好詩作來,確實值得詩友們認真思考和仔細斟酌。有位詩友的廣場練兵詩為《七絕·龍騰南海》,從題目來看,已經與時代共脈搏,與現實共呼吸。內容如下:“噓雨行云瑞氣昌,豈容群蟹勢猖狂。黃巖海浪高千尺,金鱗一躍望風降。”第一句緊扣龍的特點描摹,第二句繪出時下一些小國瓜分南海、強占諸島的猖狂態勢,用“群蟹”作比喻,把那些橫行霸道的家伙淋漓盡致地描摹出來。第三句,群蟹興風作浪,卷起千丈高浪,令龍驚震,攪得龍無法安生。第四句,“金鱗”,指龍;“一躍”,中華龍大顯龍威;“望風降”,指群蟹們見風使舵,聞風而逃。這是針對當前的南海局勢而寫的詩歌,有了新意,且具有較鮮明的時代特征。不過詩友們挑刺說,第四句與第三句失粘,平仄不合七絕規范,建議改為“一躍鱗甲誰可當?”
接著詩友們對我的詩作提出意見,說十二生肖中的龍不是最狂的,“何日聲威鎮海疆?”的“何”字改為“指”字,將疑問句變為祈使句,這樣可以滿足國人的愛國之心和國人的民族自信心。
寫龍,雖然是廣場練兵,是提高詩友的寫作水平,但是我們卻感覺到,這是在“練心”,在鍛煉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也是在進行不言自明的愛國主義教育。如果我們的社團和我們的學校,也能像舜峰詩詞學會這樣,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詩學文之中,誰還會說愛國主義教育枯燥、呆板?誰還不支持詩社或者群團組織的活動?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