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山秋韻
來源:作者:劍熔時間:2012-11-26熱度:0次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位于陜西秦嶺北脈,以“終南獨秀”和“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著稱的翠華山。
上次大約是在十年前,與朋友一行來到夏日的翠華山,關中的悶熱,一下子被涼風吹得沒了蹤影。
而這次到翠華山完全是無意的。我參加了陜西煤化集團中層干部培訓班,按照安排赴翠華山下的縱橫拓展訓練基地進行團隊訓練。第二天下午,也就是重陽節這天,訓練基地組織體能訓練在茫茫細雨中徒步攀爬翠華山。
一行一百多人進入翠華山山門,大家說著、笑著、喊著拾階而上,路邊的山體上,漸漸的有紅葉藏在山林里,有紅紅的柿子掛在已經落葉的樹枝上……
大家喘著氣往山上攀,在茫茫細雨中來到了天池。細雨中的天池,更加顯得沉穩、大氣、亮麗。而池邊的迎賓松,也隨著秋風輕輕揮動著手臂。
繼續向上也就到了山崩奇觀。在這里的亂石中穿梭,在大自然的景觀中穿梭,偶爾石縫中生出一團綠,偶爾凌空冒出一團紅,偶爾幾聲鳥鳴從遠處傳來,大有曲徑通幽之美感。
經過了玄關,眼前平緩起來。山石上刻著名人題字,和石間的紅葉一樣,一叢叢,紅著臉,在細雨中舞蹈著。無意間把目光投向遠方,前面的山峰聳立在云霧中,半遮半掩,時而露出山體的綠,時而露出山體的紅。
山體上,已經有人緩緩向上攀登的影子,我們喊著也向上攀去。攀登的路很陡,人攀著攀著就上氣不接下氣了,停下稍作休息的機會也不放過,用目光搜索身邊的風光。
這時,山下傳來一陣歌聲:“唱山歌嘞,這邊唱來……那邊合……”。大家一聽,是山腰的隊友在鼓勵著,隨即放開嗓子:“山歌好比春江水嘞,不怕灘險彎又多,彎又多……”,歌聲順著山勢滾了下去。
就這樣,大家在對歌的過程里攀到了山頂。
“看,那個石頭就是太乙真人,太像了……”。
“還有這邊,那塊石頭是一只雞,太逼真了!”
大家一邊說著一邊走著,走到鐵索橋,橋是連接兩座山峰的,很險。此時,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太美了!這里簡直就是仙境,橋隱于蔥綠和紅葉間,有風吹來,把山頂這個笛子吹響,發出迷人的樂曲。佇立于橋上,很靜,有鳥鳴直往耳孔里鉆,有野果在眼前晃動,有云霧擦肩而過,風光無限的好。
站在最高的觀景臺上望去,太乙真人側著身,腳下和身邊浮著綠、紅、白三團云,把神秘、靈動、詩意寫在險峰。前面的山崖下,紅葉點綴的恰到好處,山體如棋盤,紅葉如棋子,那是太乙真人每年秋天布設的一盤棋。后山的山崖下,如華山般的山體上也點燃一烈烈火焰,薄霧纏繞著山腰隨風飄來飄去。
此山還有奇石、奇洞、奇潭、奇景、奇湖之說。
奇石在甘湫池和水湫池旁,山崩積物達3億立方。大塊礫石以山體崩裂處向下,堆積成巨大的崩積體。一坡巨石前擠后擁,期間有太乙真人石、雞石、夫妻對拜石、鴛鴦石、雙龜石、三鷹護崖石、石魚望岳石等著名景觀。從高處俯視,石奇形怪狀,千姿百態,嶙峋崢嶸,或立或臥,或直或斜,陣容及其壯觀。
奇洞是山崩時形成的,在巨大的石頭相互碰撞、擠壓、壘疊下,出現許多幽深的縫隙。冰洞和風洞就是這類縫隙中最特殊的洞穴。其位于翠華峰崩積體的上部,冰洞較深,洞內地勢低陷、曲折。由于缺少與洞外進行冷暖空氣交換的條件,因而洞內外夏季溫差達到23℃,外洞陰冷,內洞常年結冰不化。風洞由兩塊巨大的石頭相互支撐形成狹長縫隙。洞呈狹長的三角形,洞內常年不見陽光,氣流經過時,速度加快,風力變小。游人進入洞內,便會感覺到涼風嗖嗖。
奇潭是在水行走的曲折過程里,由山體的高處流淌而下形成的。在這里聽小溪輕輕的伴奏,鳥雀在枝頭的鳴叫,看玉女潭、雙龜戲水、金童玉女、垂緞珠簾、秦嶺北坡最高的九天瀑布,以及相思潭、逍遙潭、迎風潭、仙姑潭;想神奇之百潭,令人流連忘返,享受人間仙境,久久難以入眠。
奇景為殘風斷崖。所說的翠華峰與甘湫峰是山崩破壞最嚴重的兩座小峰。翠華峰周圍聳立著一座座山崩后留下的殘峰。這些殘峰規模不大,尖角突出,直指蒼穹,構成一幅奇特的花崗巖峰嶺地貌景觀。在翠華峰旁有一孤立殘峰,四壁如削,傲然聳立,氣勢不凡。翠華山的懸崖峭壁幾乎隨處可見。鷹崖瀑布正是在60余米高的斷崖面上人工引水而形成的珠簾式瀑布。
奇湖指的是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天然大壩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間流水,形成一個個天然湖泊—堰塞湖??蓜澊⒋贯?。此湖有“秦嶺明珠”之稱,為秦嶺72峪唯一一處堰塞湖,煙波浩渺,云蒸霞蔚,蔚為壯觀。山崩巨石與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綠水,奇石異洞,構成一幅人間仙境。當地群眾稱其為“天池”、“水湫池”、“翠華湖”、“太乙池”等。在太乙河上游源頭,還有一個堰塞湖—甘湫池。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由于水源不足,現已成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
下山的路上,石階要比上來時的路緩多了,可這條下山的路,在叢林里,在山梁上,在懸崖邊盤旋而下,沿路的風光的確是一幅迷人的畫,人在畫里走,畫在眼前行。
翠華山秋韻,感覺是特別的好。
通聯:727101 陜西省銅川礦務局下石節礦辦公室 劍熔(原名李建榮)
郵箱: vertljr@163.com
電話:09196828182
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xikuangren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