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拖鞋者不得入內
來源:作者:王偉時間:2012-12-12熱度:0次
某個夏日的傍晚,我汲著拖鞋,身著短褲背心,帶著小女在樓下的健身場地內蕩秋千。
一個比小女大兩三歲的小男孩跑到我面前:“叔叔,你怎么穿著拖鞋出來了啊?我爸爸媽媽跟我說過,拖鞋是在家里才可以穿的啊!”一時窘得我不知如何作答。
說到這里,不得不聲明一下我對于穿鞋所持的態度: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篤定地認為在正式場合必須注意自己的儀表。若身著西裝,腳上穿的必定得是皮鞋,否則則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若穿的是牛仔褲或者運動服,配上一雙運動鞋才最為瀟灑……但在茶余飯后,假期周末,我覺得穿著不必過于苛求,隨興便好!我們這些所謂的體面人,人前人后總是衣冠楚楚地把自己包裝起來,終于等到這些只屬于自己的消遣時刻,不妨給自己的身體放放松,偶爾也讓自己邋遢一回,拖鞋、短褲、背心,實在痛快!
為了我對于穿鞋的這一態度,我也曾遭遇過尷尬。記得上大學時,學校的新圖書館建成后開館頭一天,我和同學一起興沖沖地前去“淘書”。因為當時是周末,又值盛夏的中午,難以忍受炎熱的我便身著文首所說的那一派行頭。誰知剛走到圖書館門口,我便被保安攔了下來。看到我的同學一個個進入館內,我怒問保安為何攔我,保安得意地笑著指向門口的一塊牌子:穿拖鞋者不得入內!
我愕然,通融不成,只得黯然離去。
事后經過打聽,才得知這是學校的老教授們定下的規矩,據說定下這一規定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知識殿堂的神圣性。
乍一聽似乎并無不妥。拖鞋代表著散漫、隨性,面對神圣的知識殿堂,這種吊兒郎當的態度可真要不得。
然而不久便有問題出現:女生們的拖鞋大都十分精致,單從外觀上看,許多拖鞋與涼鞋十分相似。老教授們只規定說穿拖鞋者不得進入,可沒說涼鞋不行啊?于是,許多穿著漂亮拖鞋的女生進入了圖書館,這下男生們可不干了:憑什么她們穿拖鞋也可進去?難道這知識殿堂也成了“外貌協會”,連拖鞋也非得分出美丑?
其他的問題也接踵而來:因為可以決定穿拖鞋者的通行,保安們也覺得自己擁有了權利,遇到自己的熟人穿著拖鞋來到圖書館,常常大手一揮放了進去。于是,又有人心中不平了:現在這知識國度的大門前,也堂而皇之地流行找關系,走后門了?
“穿拖鞋者不得入內”,其本身十分容易走入一個極其危險的誤區:拖鞋因為有失莊重,所以被禁止進入,那么涼鞋呢?布鞋呢?如今若論得體、莊重,莫過于皮鞋,可若是穿著二三十塊錢從路邊攤淘來的皮鞋,算不算是對知識的褻瀆?那么,到底穿多少錢的鞋子才能表達我們對于知識的敬畏?穿鞋的門禁也極容易延伸到穿衣上面,穿著短褲背心,自然不夠莊重,無論如何也該被拒于門外;運動服不夠沉穩,無法在書的海洋里做到寧靜致遠;皮衣渾身上下散發著逐利的市儈習氣,似乎也不適合遨游知識殿堂……如此一路算來,似乎只剩西裝與民族服裝了,可這兩者到底誰更能維護知識殿堂的神圣氣氛,這就有待于各位嚴謹治學的老教授們仔細斟酌了!
以筆者愚見,不論是拖鞋、涼鞋、布鞋,還是皮鞋,又或者短褲背心、運動服、皮衣以及其他,都只是無關緊要的表象罷了!對于知識是否敬畏,無關外物,只在于我們的內心。若真要維護知識殿堂的神圣氣氛,教師們堅守住“傳道、授業、解惑“的本分方為正道。
試想,能在課余到圖書館汲取知識營養的學子,不論其穿沒穿鞋,又不管其穿的是什么鞋,他們對于知識的敬畏,怕要遠勝于那些整天花前月下、紙醉金迷的同窗吧?所以萬望各位前輩們,切莫再給知識殿堂加上這樣或那樣的門檻了,諸如“穿拖鞋者不得入內”之類的規矩,實在不要也罷!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