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霏霏祭詩魂
——悼
“輕輕的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先生是我們敬仰的一代詩人。80年前,他的詩魂隨開山的云朵一起飄落,在此,為文化之城濟南灑下永恒的紀念……”半個小時后,當大家圍坐在一起,舉行“紀念徐志摩先生在濟遇難80周年座談會”時,主持人王海峰明顯帶有詩韻的開場白,分明讓大家感到了一種“甜蜜的憂愁”!
80年啦!
(1)天哭了
從14日開始,濟南的天就一直陰著、陰著。樹葉兒飄零,出門的人兒紛紛脫了秋衣?lián)Q冬裝。到16日,竟下起了雨!綿綿無盡的雨,一直下到19日的正午。
16日下午晚些時候,接到濟南作協(xié)副主席王海峰的電話,說明天有一個活動,到長清祭奠徐志摩在濟遇難80周年,問我有沒有時間和興趣參加?我不假思索的答應,時間沒有可以擠,興趣當然有。情不自禁,我想到30年前,最早接觸志摩的詩的情形。
那時,我們風華正茂。一位朋友買了一本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帶回來,引起了大家不小的“騷動”。原因來自其中的兩首詩,一首是郭沫若的《Venus(維納斯)》,一首是徐志摩的《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一首》。當時,郭沫若的大名如雷貫耳,曾任中國文聯(lián)主席,且和毛澤東多有古體詩詞唱和,充滿了政治色彩。但,他的早期的這首白話詩讓人想入非非:我把你這張愛嘴/比成著一個酒杯/喝不盡的菊萄美酒/會使我時常陶醉!//我把你這對乳頭/比成著兩座墳墓/我們倆睡在墓中/血液兒化成甘露!而徐志摩的詩就含蓄的多了: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都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那年,我們都十八九歲,正是心旌飄蕩的時候。詩歌的好與非好還是能品咂的出來的。后來又讀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偶然》等,對這位新月派詩人的浪漫詩作非常鐘愛。只是,想到他在濟罹難處憑吊一回的想法,一直沒能實現(xiàn)。
17日晨,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早8:00,在山東省體育館北門集合。經(jīng)十路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擎著各色的花傘在游動,如同煙雨的江南。他們肯定不知道路邊的一群人,此日將行的目的地。該來的都來后,便向著濟南西南長清方向出發(fā)。同車的有詩人陳忠、王海峰等,聊起徐志摩的遇難地,最初的報道是“白馬山”,現(xiàn)在是“開山”,王海峰說,這是濟南的老作家任遠先生親自尋訪考證出來的。今年11月21日,是任遠先生逝世10周年,昨天濟南文化屆剛剛舉行了《任遠文集》出版座談會。書中就提到了這事。
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到達長清大學城,在山東師范大學的門口等齊了當?shù)嘏c外來的有關(guān)人員,遂轉(zhuǎn)到對過,沿小路冒雨上山。由于路窄、多泥、霧大,汽車跑過了頭,又往下倒,近10點,才靠近松林中的兩塊石碑前。當工作人員搬著花籃、沿崎嶇小路疾走,白發(fā)長者被人攙扶前行,我的心里竟涌起一股別樣的滋味。詩人啊!我們來了,來到了你罹難的“開山”,此時,
10點01分,當王海峰把兩條通紅的條幅與花籃工工整整地擺在“徐志摩紀念公園”的石碑前,一陣急促的雨滴噼噼啪啪打在了“隆重紀念徐志摩先生在濟遇難八十周年”和“濟南作協(xié)及詩人敬獻”的字紙上,如同讀先生的詩歌感受到的音樂美。主持人陳忠宣布“向徐志摩先生默哀一分鐘”,脫帽低頭,我聽到了自己的心跳。
雨,一陣一陣,冷冷的打在臉上!天哭了!
10分鐘不到,20多位參加悼念的人匆匆下山。同行的長清區(qū)作協(xié)主席陳瑩說他昨夜讀了兩篇文章,哭了兩次。一次是徐志摩去世后,林徽因把梁思成帶回去的失事飛機的一塊燒焦的木頭掛到臥室直到去世;一次是林徽因去世后,為此一生未娶的金岳霖召集朋友們吃飯,緣因是“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2)念故人
17日上午10點30分,參加祭拜的人們從開山上下來,聚集到長清區(qū)崮云湖辦事處一座三層小樓里,舉行“濟南徐志摩先生在濟遇難80周年座談會”,追思詩魂。主持人王海峰的開場白,再次將人們引入到一種深深的懷念氛圍。他說,各位領(lǐng)導、各位朋友、各位詩家,在我們敬仰的徐志摩先生在濟遇難80周年之際,由濟南作家協(xié)會發(fā)起,山東省及濟南市著名詩人、詩評家在這里隆重舉行濟南徐志摩先生在濟遇難80周年座談會……。徐志摩先生是我們敬仰的一代詩人。80年前,他的詩魂隨開山的云朵一起飄落,在此,為文化之城濟南灑下永恒的紀念。2006年3月由《詩刊》社和長清區(qū)政府等部門在此樹石立碑,倡導創(chuàng)建徐志摩文化公園,之后不斷有社會人士呼吁奔走,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在先生在濟遇難80周年之際,懷著對一代詩人深深的敬仰和對濟南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責任,特別是在深入貫徹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號召下,為更好地凝聚全市廣大作家、詩人的思想,以優(yōu)秀的作品回報社會,特舉行本次座談會。”
隨后,大家暢所欲言。長清區(qū)委宣傳部的一位領(lǐng)導說,徐志摩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都曾經(jīng)歷過他新詩的熏陶和滋養(yǎng)。徐志摩遇難的地點,就在長清大學城科技園內(nèi),位于山東女子學院、山東工藝美院東鄰的半山腰上。這是徐志摩與長清的緣分,也是徐志摩與濟南乃至齊魯?shù)木壏帧?/SPAN>今天到此追思文化名流,表達對學者先賢的敬仰,從而推動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是雅事,是好事,也是濟南包括長清文學藝術(shù)界的一件大事。著名詩人孫國章說:今天的活動搞得非常好。徐志摩是我們國家三十年代浪漫派的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在這里遇難,可以說是為情而死。在這里給他立碑,是長清的領(lǐng)導和人民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在這個時候來到這個地方,拜謁
當年的崮云湖辦事處主任,在徐志摩逝世75周年的時候親自主持了立碑事宜的陰波先生滿含激動地說: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這個活動,既是是欣慰、又是高興。大家在這里懷念80年前遇難的徐志摩,我剛才站到那個山坡,我懷念的是我們五年前為徐志摩立碑的情景。我也覺得,
座談會上,當?shù)氐囊粋€老領(lǐng)導、老作家說:75周年時,他老家海寧的來過一個團,看到這個碑,非常感謝長清人民。另一位作家則說:這個活動非常好,體現(xiàn)了我們的人文情懷。平陰縣作協(xié)主席宋俊忠在徐志摩遇難78周年的時候獨自來過,并寫下了《北大山上詩魂》一文在《山東文學》上發(fā)表。他說當時飛機沒有導航,就沿著鐵路線飛行。大霧彌漫,駕駛員降低飛行高度尋找鐵軌,才不幸觸山機毀人亡。他甚至在文中建議,要把這座山改為“徐志摩山”。
座談會開的非常成功!大家的發(fā)言都被我錄了下來,只是不知道為何,在山上祭奠的10分鐘,點滴聲音都沒有。真是奇了怪了!
(3) 人不寐
晚上,我整理白天在開山上拍攝的照片并發(fā)給部分朋友,同時也發(fā)到相關(guān)的網(wǎng)站上。有齊魯網(wǎng)、大眾網(wǎng)等,還有“徐志摩吧”。
徐志摩吧是我清晨早起上網(wǎng)搜索志摩的有關(guān)資料時發(fā)現(xiàn)的。知道他們這幾天要在徐志摩的家鄉(xiāng)浙江海寧硤石鎮(zhèn)舉行悼念活動,其中有守夜、祭拜墓地、參觀故居等,安排周密、人員眾多。他們有自己的網(wǎng)站、有自己的qq交流群,每人都以成了“摩絲(徐志摩的粉絲)”為榮,非常熱鬧。同時還發(fā)現(xiàn)美國華美人文學會,要在
就這么及時,當我把8張照片以“濟南詩人作家等
王海峰,筆名王展,是濟南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今年8月當選為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作為市政協(xié)委員的他,2月份曾建議,在大學科技園區(qū)建設(shè)徐志摩文化公園。隨后我馬上跟帖:
隨后,我上網(wǎng)搜尋“徐志摩 張洪”發(fā)現(xiàn),張洪原來曾是山東女子學院外語學院的黨總支書記,徐志摩遇難地就在學院的旁邊。去年11月19日,他們學院團委的幾位老師與“讀書協(xié)會”和“晨曦文學社”的30多名同學,就組織了一次紀念徐志摩的活動。他說,很多學生
接下來的
知道海寧有浩大的紀念活動,18日一天我都也在激動中度過,并一直關(guān)注“摩吧”里的“動靜”。我看到,在去年的11月,就有人在在摩吧發(fā)帖:19日又逢著志摩的祭日了,朋友們該拿筆寫幾個字吧。一個叫柳絲煙雨的留言:死了的人還活在大家的心中。這就是志摩!“蜜蜂”隨之跟帖:志摩在哪里?志摩在哪里?志摩就在我們的心里!“汶上人在德州”則說:志摩將會因為他那不朽的詩句而獲得永存!一個叫“孫志摩”的說:愿朋友們永保一份真、一份善念與美。別丟掉,那曾緊抱住的熱情,灰黑色的夜里,暖著……。一天后,姓孫的志摩又留言:昨天在單位吃素整一日,同事不明緣由倒以為我念佛。每年那一天是那樣的,衣服不來鮮艷,飯食簡單清淡。心,隨云飄旋,在天邊。輕喚你,在平常日子里那還更多,更多……。
19日00:05,“素思瑪?shù)呐恕币浴盁崆榈奶煺妫娨獾男叛觥卑l(fā)帖:
隱約中,我感到這個“素思瑪?shù)呐恕辈皇且话愕娜耍∷豢谝粋€“徐師”地叫著,且在19日的凌晨有留言:相信隨著物欲橫流到更極致,人們會更加思念我們的詩人!20日08:12又留言:詩人的生命本身,是一部更精彩的詩!直到兩天后在網(wǎng)上看到新聞《徐志摩逝世80周年,眾多“摩絲”赴海寧祭拜》里,提到杭州一家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4)情未了
從長清回濟南,雨一直在下著。
汽車從千佛山下經(jīng)過,拐到文化東路的一家打字社。同行的
據(jù)記載,徐志摩生前曾兩次到多濟南。第一次是在1922年10月,從英國歸來后半年,他匆匆地來游濟南,時值炎夏。當時的興致非常好,晚上9點多了,還一定要去吃黃河鯉魚,吃后并嘖嘖稱贊“大約是時候久了,若鮮的一定還可口!”飯后10點半了,他又去逛大明湖,并臥在船上仰看疏星明月……這是王統(tǒng)照在《悼志摩》中描述的。徐志摩在同年9月發(fā)表在《小說月報》上的文章也記載:“游濟南、游泰山、游孔陵,太樂了,一時竟拉不攏心來做篇整文字。”1924年4月22日,他又陪同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來濟南,與林徽因“金童玉女”相伴左右,一時成為佳話。誰知僅僅時隔7年,在那落葉飄零的殘秋,詩人乘飛機自南京起飛北上,至濟南的西南部,還沒有再看一眼濟南的湖光泉流,就遇霧觸山墜機,去了。
徐志摩死后,眾多的朋友寫了大量回憶性的文章來懷念他。包括林徽因、胡適、沈從文、鄭振鐸等。有的還細寫了他去世前的“先兆”——一些不著邊際的詩句,一些自言自語的話,如《黃鸝》中的:他一展翹/沖破濃密,化一朵彩云/他飛了,不見了,沒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熱情。還有那天出事時,上海家中他的相框突然從墻上掉下來,摔得粉碎的現(xiàn)象。同時,一些知名人士紛紛題寫挽聯(lián)、挽詩和祭文。如蔡元培的挽聯(lián)是: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qū)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于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吳宓曾先后寫了三首詩來悼念他,其一首為:牛津花園幾經(jīng)巡/但丁雪萊仰素因/殉道殉情完世業(yè)/依新依舊共詩神/曾逢瓊島鴛鴦社/忍憶開山火焰塵/萬古云霄留片影/歡愉瀟灑性靈真。
當時在青島大學任教的沈從文聽到消息后,曾代表梁實秋等朋友連夜乘火車來到濟南,并到一個“似乎‘福緣庵’”的地方去拜祭徐志摩的遺體,和梁思成等把徐志摩送上了南下的火車。那段經(jīng)歷被他寫成了一段文字《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存世。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屈指一算,仙逝80年的徐志摩若現(xiàn)到活著,已經(jīng)116歲了。早已過了正常的壽終正寢的年齡。在此時悼念他,不應該再有悲哀的情緒,但還是免不了有一些傷感。好在大家的感觸被我及時的收錄了下來,在現(xiàn)場大家應邀寫在了我的采訪本上——
陳忠:志摩先生是揮也揮不去帶也帶不走的一片云!
耿建華:雪飛千載,志摩不死!
孫國章: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袁中岳:美的理想,愛的圣地——徐志摩遇難處!
吳開晉:追求真善美,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陰波:百年詩魂,千年情圣!
楊健:至情至真詩永恒!
董超巖:在今天一個雨霧相加的日子,我們想到了徐志摩。
王海峰:百年詩魂,開山相伴!
宋俊忠:文學結(jié)緣,友誼長存!
李良森:借志摩之魂,結(jié)文學之緣!
陳瑩:詩歌因激情而動人,人格因純粹而高大!
尹悅:志摩的終點,我們的起點!
…………
尹悅是《濟南日報》的一位女記者,差不多算90后,她的話也許能代表青年愛詩者的心聲或未來!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