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會員原創/散文

山野盛開杜鵑花

來源:作者:歐德琳時間:2012-12-21熱度:0

                                      山野盛開杜鵑花
                          ——貴州地質文化形象三十年紀實
                      歐德琳
    在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的三月,貴州省地礦局文化發展大會會場上,琳瑯滿目地陳列著凝聚地礦文化建設者們30多年心血和汗水的各項文化作品和成果,有文學、影視、書畫、旅游文化商品……在這樣的氛圍中,從事地礦文化建設的骨干,和長期以來關心貴州地礦文化建設的專家、學者聚集一堂,認真學習貫徹“國發2號文件”相關精神,回顧幾代貴州地礦人走過的地礦文化建設發展歷程,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貴州地礦文化建設的寶貴經驗,共商推動貴州地礦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計,為貴州地礦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省地礦局局長、黨委書記李在文說,地礦文化是地礦事業的血脈,是地礦職工的精神家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歷史任務,為地礦文化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吹響了號角。當前,地礦事業正處在“十二五”發展的關鍵時期,資源和環境保障重任在肩,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們高揚地礦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旗幟,加強地礦文化建設,打造地礦文化品牌,增強地礦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建設的凝聚作用、導向作用、激勵作用、約束作用等,促進地礦事業科學發展。
    與會嘉賓圍繞“地質文學現象三十年”紛紛發言。
    地質文學內部刊物《杜鵑花》的創辦,在地礦系統營造了濃郁的文學氛圍,并產生深遠影響。當年,著名作家葉辛、何光渝、王蔚樺、李發模等到地質隊采風,無不為一個炊事員也能創作出且有思想和詩意的長篇小說《愛在黃昏,愛在黎明》所感動。20多年來,一路風雨,一路耕耘,《杜鵑花》培養了一大批有責任、有激情、有才氣的作家群,創作、出版了一大批引起社會極大反響的文學藝術作品。先后創作作品數以千計,出版專著30多部,創作電影、電視劇10多部,在全省、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走在全省和國土資源部行業文學創作的前列。他們的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當代》、《十月》、《新華文摘》、《山花》等國內知名刊物。不少作品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在國內產生了很大影響,并產生了不少全國知名作家,如袁浪(《血濺秋風樓》作者)、歐陽黔森(《雄關漫道》作者)、馮飛(《大清血地》作者)等。出版了百多部優秀作品,獲得十多個省內外文藝獎及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雞獎”等。這一獨特的“貴州地質文學現象”,不僅在省內產生了很大關注,也引起了中國文學界的矚目。
    1989年成立的貴州地質文聯,堅持扎根地礦沃土,唱響地礦主旋,展現地礦風采,創造了驕人成績,多次被省文聯和地礦部文聯授予“文聯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還獲得中國文聯“全國優秀企業文聯”稱號,是全國地礦系統惟一獲此殊榮的省局;在貴州省一至十屆“新長征”職工文藝創作評獎中,該局每屆都獲得10多個獎項,名列全省行業文聯前茅,均獲得組織獎。上世紀90年代末,該局和省電視臺合作拍攝電視專題片《高原拓荒人》,是我省乃至全國第一部反映地質工作艱辛歷程與輝煌成就的專題片,塑造了地質工作者艱苦創業的時代群像;2000年,該局編輯的地質文學叢書《高原拓荒人》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分報告文學卷、小說卷、詩歌卷,計120萬字,集中展示了當時全局文學創作的豐碩成果。拍攝制作了3部電視專題片;2007年1月,記載該局50年奮斗發展歷程的《貴州省地礦局局史》出版,與貴州電視臺合作拍攝的9集系列電視專題片《苗嶺先行兵》,在貴州衛視黃金時間播出,獲得貴州省第八屆新長征職工文藝創作評選影視類一等獎,同時選送參加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記錄片國際選片會,獲得“中國十佳行業片獎”。通過廣泛開展群眾性文藝活動,培養近300人的文學創作人才,形成了頗具影響、令省內外矚目的作家群。李紹珊、袁浪、歐陽黔森、冉正萬等創作了大量文學藝術作品,有的作品在省內外文壇引起了轟動。目前已有40多人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和貴州省作家協會。貴州地質文學的異軍突起,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形成了獨特的貴州地質文學現象。貴州省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還專門成立“貴州地質文學分會”。
    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曾在省地質局宣傳部工作,《杜鵑花》雜志創辦人之一并擔任副主編,30年來對貴州地質文化一直非常關注。這位學者型干部對曾經的地質生活記憶猶新,對地質人攜著羅盤、錘子,放大鏡三件寶與大地為伴,探秘自然,發現地寶的生存環境、生存精神尤其記憶深刻,他眼中的貴州地質文化30年經歷了自發萌芽期、培育成長期、發展收獲期、變革轉型期、復興再造期等階段,還有承接起每個階段地質文化現象的地礦人李紹珊、袁浪、歐陽黔森、陳履安、劉龍材、冉正萬、何毓敏、歐德琳、丁海波等,關注地質文化的著名作家葉辛、王蔚樺等。李裴說,貴州地質文學現象“之所以稱其為現象,確實有那么一批執著的成規模的寫手,確實有那么一批質量上乘的成規模的作品。這與《杜鵑花》利用刊物陣地平臺,堅持文學育人、服務大眾,堅持 “三貼近”、“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辦刊思路密不可分。同時,貴州的地理環境使那些長期在一線、在深山的地質工作者心無旁騖地工作、學習和創作,是貴州的山水成就了這么一群讀書人,寫書人。同時,每年都組織全系統大規模的文化主題活動,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振興中華讀書巡回演講”,歷時55天,足跡遍及全省,其影響大而深遠。還有更重要的是地質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及其這支隊伍創建時的文化傳承,加上寂寞的生活土壤,積極的人生態度、濃郁的文化氛圍、無私的團隊精神,最終成就了“貴州地質文學現象”。
    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家協會主席歐陽黔森經歷地質工作8年的深山生活。在地質隊創作出第一部作品選集《有目光看久》、短篇小說集《味道》、散文集《十八塊地》等。歐陽黔森一直認為自己是地質人,踏遍貴州一山一水。歐陽黔森聊起貴州日報報業集團·黔森影視文化工作室準備拍攝的反映地質題材的電視劇《沸騰的群山》,他說:”當歷史的書簽一頁頁翻過時,今天發生的事情又成為歷史。貴州地質文化的發展前景廣闊,從深度和廣度都有繼續發展的空間!“ 貴州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會長、詩人王蔚樺說,在省地質局黨委關心下,于1984年創辦的大型文學刊物《杜鵑花》,被譽為貴州地質文學的搖籃。它像高原質樸的杜鵑花,有火的秉性,火的外形,甘居荒野而不自卑。身處崇山峻嶺的地質工作者,不僅用地質錘、羅盤、放大鏡發現了貴州豐富的礦產;而且,還用智慧和筆,塑造了一個個高原拓荒者光輝藝術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十二五”時期,該局將對優秀地礦文化元素進行全面規劃、整合提煉和升華,構建特色鮮明、有效實用、全省知名的文化體系,積極探索和創新具有時代特征、貴州特色的地礦文化建設新路子。培育貴州地礦精神;搞好地礦文化與地礦行業特點的有機結合;辦好建設文化陣地、打造地礦文化精品、豐富地礦文化活動等實事。全力打造“六個一”工程。即出版一套貴州地質文學叢書、出版一套地質科普叢書、出版一部貴州地礦政研論文集,出版一部貴州地礦攝影書畫集,拍攝一部反映貴州地質找礦突破的電視連續劇、舉辦一臺地礦文藝精品演出活動。同時要組織一系列地礦文化成果展覽、優秀作品展示研討和評獎活動等。我們期待貴州地礦文化像杜鵑花盛開山野,紅遍大地。
(編輯:作家網)

上一篇: 《送別》唱偈

下一篇: 家是一個碗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看片一区国产| 女人让男人桶app免费大全|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无线码| 香蕉久久成人网|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夜间禁用10大b站|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污污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国产不卡在线电影|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一卡二卡三卡四卡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六月婷婷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女人18一级毛片水真多| 婷婷激情五月综合| 日本高清有码视频| 暖暖在线视频日本| 日韩视频在线一区| 日韩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日韩深夜福利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高清不卡码|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v片一二三区| 无翼少无翼恶女漫画全彩app| 日本漫画大全无翼无彩全番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拍拍拍|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乱码免费|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四虎成人免费大片在线|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