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臘月,接到外縣鄉下大舅的電話,邀請我們幾個外甥去他家過年。因忙于雜務,直到除夕前兩天終于成行,一路上大家興奮地談論著外婆家這些年來的變化……汽車沿著平坦的鄉道水泥路到了村口。一路走來,遠近的村莊時不時傳出稀稀落落清脆的鞭炮聲和伴有尖厲的豬叫聲,平時沉寂的村莊也喧鬧起來。
雖然時隔多年,依稀記得太舅家的老屋所在,來到門外,但展現在眼前的卻是一棟高大的三層樓房,還帶有前庭后院,我們原來想象卻沒有現實來臨更加實際。
回想起兒時,母親帶著我和小弟到外婆家過年的情景。大舅在當地是遠近聞名的農家多面手:釀酒制醋、殺豬宰羊、修房壘灶、木工細活乃至操辦紅白酒席等,凡是農家所需的技藝,樣樣精通;他為人厚道、勤勞善良、樂于助人、每逢臘月殺豬宰羊時,便是成了鄉鄰爭請的大忙人。
待外面忙碌完,終于等到大舅來外婆家殺年豬了,家里一下就熱鬧起來。不論誰家殺年豬時,總要圍上一堆人湊看熱鬧,我牽著小弟的手跑前跑后看殺豬,也跟著湊熱鬧,礙手礙腳挨了大舅罵還要照擠不誤,視為當時的一大樂趣。當豬毛被刮凈、圓滾的肥豬掛上木梯后,開膛剖肚,割下的頭刀豬肉就是家里用來招待客人的。
吃飯時,按鄉俗規矩,小孩是不讓上餐桌的,我們這些娃娃就由大舅母領到廚房招待用餐,但吃的也不會比餐桌上大人們的差。但我不甘寂寞,端著飯碗夾起兩塊豬肉就跑到廳堂看大人們敬酒。主人先給客人斟上一碗水酒,照例有相互祝賀、道謝的話,見滿桌熱氣騰騰的酒肉香氣撲鼻,忍不住又溜到桌邊,母親趕緊給我夾菜讓回廚房吃去!外婆陪著主客坐在上首席,母親不時勸說舅舅們少喝酒,多吃菜。他們卻只顧猜拳行令罰酒,小舅不勝酒力,幾個輪回下來便爛醉如泥,直往桌底溜。原來農家自釀的水酒,頭道酒濃味醇可口,但后勁十足,往往很容易醉倒人。那年月生活非常困難,平日里大家都沒有喝酒習慣,只有逢年過節,臘月殺年豬才能痛快喝上一回酒。我見大人們夾起餐盆中大塊肥肉,油晃晃、亮晶晶、入口香嫩鮮美,嚼得津津有味,似乎山珍海味都難與之媲美。
而今,經濟狀況和物質生活,早已今非昔比。經歷了幾十年的滄桑歲月,大舅須發皆白,但身體尚健、精神矍鑠。弟弟好奇地問道:“大舅現在過年還殺年豬嗎?”老人家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敏捷,聽了呵呵一笑高興地說:“人老了,還能干些手藝活,如今生活富裕,再也不用自己殺年豬啦!”說完就領著我們去廚房參觀,原來各類年貨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是啊!感嘆歲月真能改變一切。撫今追昔,不論是我們還是大舅家,讓我們有幸趕上了好時代,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時代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使我們的小家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斷邁進,舊貌換了新顏。
上一篇: 今夜,邀你走進我字里
下一篇: 掃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