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印痕
來源:作者:周偉苠時間:2013-02-28熱度:0次
穿越千年的印痕
周偉苠
在認識陳鳳九先生之前,我對古董之類藏品可以說幾乎沒有一點興趣。
而這一切,因了一次丹陽之行,因了與藏家陳鳳九先生的相遇、相識到相知、相惜而改變了。
現在我已不叫陳先生大名,也不尊稱他“館長”的官名,而早已改口稱他“老九”,外人聽來不敬,彼此卻覺得自然親切。
老九不喜歡人們用“北有馬未都,南有陳鳳九”來形容他在收藏界的地位和成就,常常慢吞吞,笑瞇瞇,細聲細語地冒出一句:“我們無論誰都是歷史的過客,而這些古董卻不是,我要做的是將這些古董完好地交給后人。”
也許真是這句發自內心的質樸的話,讓老九走進了收藏界,后來又作出了驚人之舉,捐出了自己的2000多件藏品。
2009年夏天,那次去丹陽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我的一位任職省級開發區主任的至交國良兄約我去丹陽看一個藏家的寶貝。正好我在省城辦事,便相約第二天在丹陽會合,去湊個熱鬧。
去的正是陳鳳九的家。小城丹陽的一個普通別墅小區。
1.8米個頭,清清瘦瘦,著一件皂色對襟襯衫的50多歲男子站在門口迎接。他就是陳鳳九。其實那時我并不了解他與他的藏品。
而他家的小院內擺放在大門口的睜目張口,昂首后仰,長須下卷,挺胸垂腰,脅附雙翼,尾長曳地,似乎正在嘶嘯著騰躍前行,氣勢恢宏,雄武靈動的南朝陵墓石刻辟邪讓人先是視覺一震,然后令我的思緒慢慢感覺到穿越千年的歷史塵煙。
走進屋內,客廳四周和陳設,幾乎都是各式古董文物。這些器具物品沉積著無數的歷史、文化和社會信息。陽光和濕熱的空氣,通過敞開的大門透進來,恍恍惚惚,讓人彌漫在久遠文明的曦光里。
中午是陳鳳九先生的夫人,一個性格與他絕然不同,風風火火能喝一斤燒酒的南京鐵路職工下廚弄的,清清爽爽,噴香可口。幾杯當地的封缸酒下肚,有點暈乎了。而不善喝酒的老九也興奮了,叫夫人草草收拾飯桌,要帶我們去“地宮”看他的寶貝。
國良兄已來過,他笑稱,凡到過老九家地宮——存放真正寶貝的地下室的,不是行家就是貴賓。看來我當了一回貴賓。
地下室的櫥窗里,陳列著數千件各式寶貝,讓我這個初次接觸這么多古董的外行眼花瞭亂。
在地宮的深處,老九打開用櫥柜相隔的暗門,讓我們進一步欣賞國寶級的古董。
老九面對櫥窗里的精品寶物,面露溫情,娓娓道來。
在西晉青瓷神獸尊前,老九動情地介紹了他的收藏經過。這件寶貝正面呈神獸形象,獸首猙目眥牙,兇猛異常,似警戒來者之勢,獸身為罐,雙足蹲地,兩臂平放胸前,爪微蜷,兩小獸趴伏罐頸,惟妙惟肖。如此工藝精湛,造型奇特的古董,集雕刻、堆塑、模印、刻劃、貼花等瓷器裝飾工藝于一身,讓人一見就舍不得放下。當時,賣家開價60萬,老九卻拿不出這么多錢。可是對這尊古董的愛,讓老九狠下決心,賣了自己的一處別墅換來41萬元,再東拼西湊,終于拿下了這件寶貝。
除了青瓷,地宮里最奪人眼目的要數吳王銅鏡、越王寶劍和青銅提梁盉了。
臥薪嘗膽的故事尤在耳畔,勾踐滅吳的智勇傳承千年。這柄濃縮著二千多年前歷史的寶劍,劍身修長,從刃鋒利,劍身寬格上陽文鳥篆書“越王鳩踐,自作用劍”幾字,彰顯了這柄看起來并不怎么起眼的古劍尊貴的身份。
老九從柜子里取出這柄寶劍,遞給我們依次觀摸,我們都靜下心來,眼前浮現起古代工匠鑄劍的情景和吳越爭霸的烽煙。
爐火正旺,火星四濺,燒得紅紅的鐵塊在砧臺上被鐵錘有力地鍛擊著。爐膛中的烈焰隨著拉動的風箱呼啦呼啦地竄動著,汗水順著握錘的臂膀滑落,迸濺到鍛打中的劍身,“刺啦”一聲化成一縷青煙……
跪伏夫差腳下的屈辱,被勾踐化作忍耐,積蓄成巨大的能量,鑄就了越王劍等一批利器,終于時機來到,振臂而呼,打敗了吳國。
……
這些原來散落在民間,被老九慧眼識得,傾其所有,收于“地宮”的寶物,現在已隨他們的主人來到了姑蘇城西,陽山腳下的東吳博物館。
老九說,他一開始就不是抱著投機的心態去收藏的,而是深深地體會到這些寶貝凝聚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是一種責任和使命讓他走進收藏界的。這些寶貝來自民間,他仍將還給社會。現在,被國良兄等獨具慧眼地方領導的真誠打動,老九作出了驚人之舉,將自己大半輩子收藏的一大批古董捐贈給了蘇州,落戶在滸墅關經濟開發區。
與老九交往久了,才知道除了古董之外不喜夸夸其談的他,其實出身書香世家,其父是黃埔軍校四期的學員。深厚的家學和文化積淀,造就了他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的性格和骨子里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執著。
老九當過知青,經營過企業,更已有30余年的收藏歷史。
涉足收藏,既是偶然,也屬必然。
上世紀80年代,陳鳳九在鎮江一家服裝廠擔任廠長。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說鎮江某地挖土燒磚窯時經常挖出一些陶陶罐罐,但卻被當地人敲碎當建筑垃圾了。直覺告訴他,這些被敲碎的陶陶罐罐也許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老九越想越心痛,隨后很快趕到挖掘現場,自己掏錢向當地人購買這些還不知道年代、價值的陶陶罐罐。他還反復囑咐,今后要是挖掘到類似的東西來,千萬別敲掉,都可賣給他。就這樣,老九開始了他的收藏之路,自此一發而不可收。
在30年收藏生涯中,老九也上過當,吃過虧。為了收藏更傾其所有,吃了不少苦。他戲稱收藏家必具“四力”,即智力、眼力、魄力、財力。沒有清醒的頭腦和過人的智慧,沒有一雙去偽存真的眼力,沒有傾其所有的魄力和雄厚的財力,是成不了收藏大家的。
老九和他的寶物來到姑蘇落戶,我也多了個忙里偷閑的好去處。
雖然現在的東吳博物館只是個臨時館,但座落在大白蕩公園之畔,西望陽山,也是一塊難得的寶地。展館四廳一廊的陳設,精巧獨特,設計合理。走進大門,順走廊往返于四廳之間,千鏡堂陳列的歷代銅鏡,青瓷齋的系列青瓷,集古堂琳瑯滿目的陶器、唐宋瓷器、紫砂、古代藝術品,銅韻吳風的青銅器系列及中華石雕藝術廊,將各類珍品盡收眼底。
外地朋友來蘇,如果有時間,我一定會推薦去東吳博物館參觀。自己也常常推了應酬,到博物館來與老九賞寶品茗,海闊天空。
滸墅關老鎮改造已經啟動,明清風光帶和博物館城正在規劃中。
不遠的將來,在京杭大運河之畔,素有“江南要沖地,吳中活碼頭”之稱的滸墅關,老九和他的寶貝將和古運河一樣穿越千年,留下歷史的印痕。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