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旅——_3乘舟環游海豹島、輕車麗日企鵝灣
來源:作者:萬京民時間:2013-03-05熱度:0次
彩虹之旅——_3 乘舟環游海豹島、輕車麗日企鵝灣
萬京民
彩虹之國的寓意來自該國的國旗顏色,七彩的國旗象征著美麗的景物以及包容各種膚色的人種。
開普敦的游覽項目多彩多樣,名聲最大的是離城70公里遠的世界著名海角好望角,其次是南非著名景觀海豹島,這些景區都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受到來自全球各個國家游客的喜愛。
來開普敦的第二天早晨,我們迎風踏浪欣賞完大西洋那壯闊的海景后,便隨著酒店的大巴車開往市郊區的一處海灣,目的地是我向往已久的世界著名野生海豹棲息地之一的開普敦——海豹島。關于這的海豹島還是我在大約十年前,與一位朋友一起看他從南非拍攝的錄像中得知的。畫面里那碧海白浪中的一座座黑褐色的島礁上趴伏著一群群渾身閃著海水光亮的海豹,它們或鳴叫著、或打斗著,一個個美美地享受著海水浴與陽光,看上去這些自然界的精靈們是那樣的天真可愛、無憂無慮,真是很羨慕。故此我方知南非有個世界著名的海豹島,從此每每想起都勾起我的好奇與奔赴南非的欲望。而如今悠悠時光流逝,思念終成現實,更使得心胸不得不泛起陣陣波瀾……
很快我們到達了依山伴海的碼頭,下得車來環視四周便覺得海景如畫、青山依依。游人與五顏六色的衣裝點綴著繽紛的碼頭,白色、黑色與黃皮膚的人們相擁著,金發碧眼與黑發黑瞳的人們沐浴在金色的陽下,或穿梭于岸邊的集市中。一排排藍白相間的游艇整齊地泊于岸邊,等待著游客們去享用,那高高的桅桿直刺向祥云朵朵的藍天,而一艘艘進出港的船兒則輕盈地穿梭于港灣內外,被風扯起的三角形風帆便是人們眼中最大的亮點 。帆影連綿、馬達突突,五顏六色的人群如春日里的鮮花一串串涌來,使得這原本美麗、寧靜的港灣更加多彩繽紛、錦上添花。
乘游船到海豹島,觀賞海豹群居的奇趣生態,是一種享受。
海豹島坐落在開普敦海灣中的一個礁石島,位于山水相間的豪特灣。于乳白色的游船上坐定,自己的心情也與這初駛的船兒一樣,飛向那碧水波濤間的海豹島。目光中總有新奇的景色,原本港灣前尖直的山峰其側面卻是壁立千尺之絕壁。仰望之,則有磊磊危崖、欲墜欲傾之勢,甚是駭人。而崖下便是陰風呼掠、濁浪拍岸了。我與來自各國的朋友們迎風波浪地行進了約半小時,之后在一處離岸邊懸崖1000米左右的海域遠遠地望見了一片褐色的島礁,同時也隱約看見了礁石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生靈在動,我猜想那應該就是海豹島吧!行至近前,果然如此。當船慢慢停靠在大海上的一片巨石組成的小島附近時,我有些驚詫地睜大自己的眼睛:小島周邊海面上有大片大片烏黑的漂浮物,起初還以為是浮生植物,近看才發現原來是數不勝數的海豹頭。海豹們浩浩蕩蕩的,有的在水里翻滾嬉戲著,有的則在陽光下享受著舒服的日光浴。巖石上的海豹更是多的無數,它們身披棕色的外衣,一個個相互依靠或依戀地堆在一起,或坐、或臥,懶洋洋的展現出千姿百態的動姿。大西洋藍色的海水波光瀲滟、乳白色的涌浪此起彼伏,不間斷地沖擊著褐色的礁巖,而后又形成無數條白色的溪流從巖石上淌下注入碧海中。清澈的海水將海豹們那光滑柔軟的軀體沖擊得亮亮的,在白色的光環下它們盡情地玩耍、無憂無慮。海豹們個頭不很大,每只大約有150——200公斤左右,看上去身子肥軟、動作緩慢,卻總喜歡高昂起頭,擠作一齊。其中有些在島旁伸懶腰平躺,有些在島上昂頭行走或在水邊休閑漫步,另有一些奔向水中游將起來。別看它們從水里往巖石上爬的動作笨拙,聲如豬吼,其實個個都是獵食好手,在水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在水下時速可達28公里。潛水時,每隔30分鐘才浮出水面呼吸一次。 每當發現獵物時,他們能迅疾似劍地閃入水中,瞬間將快速游走的魚兒捕獵入口。真是靜如處子、形似閃電呀!我們的船在抵達海豹島時,主辦方為了怕驚擾了海豹們便將船開的慢慢的,而且盡量減少噪音,并用英文廣播告誡游客不要把雜物丟盡海中,以保證海豹島周圍水域的清潔。
游船圍著棲息著數千只海豹的島礁環繞了一周,而且是以極慢的速度,在海豹最密集的島邊停了約十分鐘,為的就是讓客人們近距離觀賞和錄制、拍攝海豹們捕食、嬉水、棲息的情景,但為了保護海豹棲息地,因此禁止游客上島。這除了海豹外還有海鷗、海燕等飛行動物與之共存,據說,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見白沙魚撲食海豹的情景呢!我抓緊時間用攝像機錄制了海豹島全景的精彩影像,又拿照相機拍了一些精美的畫面,將這世間難得一見的生靈們,和它們那憨態可掬的形態永遠地留駐于我的記憶里……
據說海豹平均壽命約20年,共有30多個群種。雄性交配期不進食,僅靠體內脂肪維持;雌性4歲起開始懷孕,孕期一年,產一胎。小海豹八九個月就能沿海岸北上,一直游到1600海里外的納米比亞的十字灣。
世界上約有35種海豹,都很可愛、聰明、有趣,海豹的聽力水底比水面還好,可以敏銳的辨別聲音方向,眼睛在水面水里都可以看東西,潛水的時候,緊閉耳朵和鼻孔暫時停止呼吸,就算在水里睡覺也一樣,小海豹每隔15分鐘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大海豹30分鐘一次。母海豹四歲左右第一次懷胎,公海豹八歲至十二歲才開始發情,交配期在每年十一,二月間,公海豹在交配期當中,因為疲于奔命忙于播種而無暇進食,僅靠身上貯存的油脂過活,海豹從受孕到出生大概要一年時間,一般都是一胞胎,小海豹一個半月大的時候就可以下水游泳,七個月時可以自己在海里待上兩三天,也可以游得很遠,很多八個月大的海豹從開普敦游到那米比亞十字灣,單程就是一千六百公里。
海豹吃魚、魷魚和甲殼動物,通常都在水面獵食,很少潛水深過36公尺以上,游泳速度最快可以達到一小時38公里,公海豹可以重達350公斤,長約兩公尺半,母的很少長過一公尺七,重量也只有113公斤。
據l985年統計,島上有將近一萬只海豹,大多是公的,但該島卻不是理想的繁殖地,因為島上巖石尖銳,小海豹容易受傷或死亡,元月至三月之間是脫皮期,因此這個時候島上擠滿了海豹,誰也不愿意在脫皮期下水吃東西。
海豹島是一條長條形礁石群,面積大概有三個足球場那般。每天有數千只海豹成群結隊的登上礁石棲息,同時當地漁民也自發性的保護這些動物,給他們的繁殖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從而使得海豹島最終成為海豹繁衍棲息的絕佳場所,也為南非的旅游業創造了一個最佳景地。
據介紹俄羅斯鄂霍次克海也有一處海豹島,名叫丘列尼島,是在鄂霍次克海的小島嶼,無人居住。島長1.6公里,寬850米。是北太平洋海豹最大的棲息地之一。
開普半島上豪特灣的海豹島,使我觀賞了活潑逗趣的海豹群,我的心情自然也是無比的愉快,而下面是節目也很精彩,就是到賽門鎮旁去欣賞龐大的非洲企鵝群。
世界上的企鵝有很多種,最大的是生長在南極洲的帝企鵝,大概有一米多高,肥胖的軀體足有100多公斤,身上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可以抵御零下50——60度的低溫,而且在南極的冰水中穿梭捕食矯健而自如。其次還有居住在阿根廷南部的企鵝,個頭要小些,再就是澳大利亞南部城市墨爾本郊區海灘上棲息著一種小企鵝,有50——60公分高。它們每天早晨成群結隊的出海,傍晚時分再回到沙灘上,而后排著幾路縱隊浩浩蕩蕩的走過沙灘回歸自己位于沙灘中的洞穴。這是很壯觀的景象,凡是去過墨爾本企鵝攤的人無不印象深刻而嘖嘖稱奇。我們今天要去看的,據說是比墨爾本企鵝還要小些的企鵝,只有40公分高,為我想:這或許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鵝吧!
開普敦東海岸的西蒙鎮,有個被稱為“漂礫”的小海灣,這里就是企鵝的家園。當日下午我們又饒有興趣地游覽了這個被稱為“企鵝島”的海灣。
那天,陽光明媚,碧海藍天,仰望長天沒有一絲云,南非春日溫暖的陽光真是令人陶醉呀!我們驅車沿著開普敦的環大西洋海濱公路來到西蒙鎮,沿途海岸、山峰、礁石、沙灘及綠色植被連綿不斷、美麗的風景如詩如畫,甚是讓人興奮不已。車停下后,大家順著下坡的濱海路進入到企鵝島保護園區。南非真是個大花園,只見園區的周圍植物蓊郁、花團錦簇,即有高大繁茂的棕櫚,又有如虹似練的白色或紫色三角梅,還有花朵碩大的熱帶蘭等等,真是“春歸花不落,風靜日長明”呀!所謂:光陰荏苒、歲月蹉跎,任綠肥紅瘦、聽雨打芭蕉……
在購票處我看到了幾塊標牌:有行程的路線圖、有注意事項牌、還有一塊很醒目的大牌是告誡游客的,上面的英文有一些是用紅線打了差的,標志著不許做某事等等。我們聽完導游的告誡后,便踏上了通往企鵝島的木制棧橋。南非對自然資源較為重視,所以保護區內的灌木、沙灘等是不允許踐踏的。因為是南半球的初春之際,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很多,大家隨著人流向前走去。不遠處是碧海藍天下中幾座島嶼,被海水沖擊了成千上萬年的褐黃色島礁上,可以看見成群的企鵝和海鳥在上面棲息或走動,有些懶洋洋地發呆。還有些在海水中沖浪、戲水、覓食,或是在沙灘上享受陽光。有意思的是企鵝上岸大多靠浪沖上去,下去的時候又靠浪沖回來,它們很少跳水入海,每每返回時先在沙灘上抖落幾下身上的海水,而后再一扭一扭地垂著兩側的翅膀回到群落中。在一塊較大的巖石上陽光充足,有些企鵝父母和孩子們在曬太陽,成年的企鵝都是白腹黑背,而灰色絨毛矮小些的是幼年企鵝,它們依偎在媽媽或爸爸的懷里,看上去極其可愛。
另有些企鵝挺著白白的肚子,掛著兩只退化的翅膀像小手一樣擺動著向人們面前走來,它們一步一搖、憨態可掬。
企鵝的巢穴在海岸邊的矮灌林里多少有些隱秘,有些是在沙土中刨個洞,還有些是人工添置的,游覽的人都能在經過時看到。我看到在岸邊沙灘灌木中,有很多人工制作的半透明的桶,被沙土埋住一半,桶的口一律朝向海邊的方向,導游向我們介紹,為了讓企鵝們都有一個安穩的家,這里的工作人員安放了一些玻璃樣的桶,以好讓企鵝在較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夜晚入住,并且為它們提供更好的浮化育幼之地。企鵝一般是怕人的,但這里的企鵝卻不怕人,而且見了游客之后還故意發呆、對視,即便是在很近的距離內它們也不躲閃,還故意擺姿勢讓游客拍照,就好像是自家主人的寵物一樣親近可人。如此人與動物之和諧,都有待于該國國民對企鵝的愛護和有關方面的重視。
企鵝本是一種稀有的動物,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在南半球才能生存,比如南極、南美靠近南極的地方,以及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和南非的開普敦等地,而除了南極以外其他地方的企鵝都很小,這里的大約只有40多厘米高。
據我們的南非中國導游介紹,1982年,當地漁民在這里發現了最初的兩對企鵝,之后在他們自發的保護下,經過20多年的繁衍,到現在企鵝的數量已發展超過了3000只。一方面“漂礫”海灣附近豐富的海產品―――沙丁魚和鳳尾魚給企鵝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另一方面,當地政府和動物保護組織的大力保護使南非企鵝得以大量增加。另外當地政府也制訂了有關的保護措施和有關的法律,嚴禁傷害企鵝以及其他海洋動物。
企鵝島區的環境優美,花草茂盛,幾乎一塵不染,再加之南非大氣透明度好,故到處呈現出和諧與清潔,這不僅有賴于園區的管理,也有賴于游人們的高素質。此次南非之行,能近在咫尺地觀看企鵝的憨態、慵懶,靜聽企鵝的叫聲,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如果不是親耳聽到企鵝的叫聲,或許很難見到如此眾多的天然企鵝,當然這都有待于該國對企鵝的珍愛。
旅游就是接觸大自然,包括山川、河流、城市、植被、動物與當地的人等。自然界包羅萬象、奇妙的事物令人驚嘆而不可思議,我們這些生活在此星球上的人類,只是萬千物種中的一員。人類不緊要愛護自然、還要善待生靈,與動植物和諧相處,如此,世界方能充滿愛。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