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童年游戲
來源:作者:朱玉富時間:2013-03-10熱度:0次
童年,有很多事情是最難忘的,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遠逝,有的刻骨銘心,難以忘懷??酀耐隂]有電動玩具,沒有電子游戲,甚至連電視也難得看上,但同樣有快樂的童年時光,只因為有那么多難忘的童年游戲。
上世紀60年代末出生的人中不會唱兒歌的不多“月明奶奶割韭菜,飽包包,哄孩孩……”,“點點,點磨眼,磨眼一把麩,伸手抓住小豬…..”,“丟手絹,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和“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那時的小朋友沒有一個不會玩跳皮筋、扔沙包、抓子兒、尻房、打凹、打鼻子拱、叼小雞、打螺旋、推套圈、點磨眼、抽槐葉……這些久違了的童年游戲與如今五花八門的電玩、前沿時尚的網絡相比顯得老土、簡單,可它們卻承載了我童年的每一份沉醉與快意。
兒時,那些游戲帶給了我無限的歡樂?!白シ敗笔悄泻⑴⒁黄饡r常玩的簡單游戲。參與游戲的孩子們分成兩幫人馬,各幫拉起手來,三四十米的距離一字排開,迎面站定,形成對峙的兩大陣營?!耙半u翎,扛大刀,我家人馬任你挑,你挑誰?”“挑某某某。”說完,一方便從另一方中挑選一個個頭小的、體弱的、沒勁的來闖自己用小手拉起的長陣。那個被點了名字的“兵馬”,摩拳擦掌,無所畏懼,一副赴湯蹈火的英雄相,沖著對方飛跑過去。一旦闖開了對方緊拉在一起的手鏈,便算勝利了,可以任意挑一個身強體壯的“兵馬”,當做自己的“俘虜”帶回自己的“陣營”。如果闖關不成,他就要心甘情愿地成為對方的“俘虜”。玩到夜深,大人們催著回家,最后人多的一方便算勝方。
有些游戲如推鐵環、打陀螺之類的是女孩子不感興趣的,卻是我們男孩子特別熱衷的。將一根鐵條扭成環狀,再用長柄的鐵鉤驅動鐵環向前滾動。大家推著鐵環不停地奔跑,鐵環滾動時發出一種動人的聲音,悅耳、清脆。打陀螺(也叫打嘎嘎子)也是男孩所鐘愛的。小伙伴們一般都各自擁有好幾個陀螺,多是自己砍制的。將布條、麻繩或是桑樹皮系在一根木棍上,狠狠地抽動陀螺,陀螺便飛快地旋轉,再用一短小木棍送一程,要幾尺或幾丈,攤上較真的找一根高梁秸,用小木棍張良后,再丈量打陀螺叫的數字,這樣做的目的是快速丈量。
記憶中捉迷藏(也叫藏虎眼)是我們最常玩的游戲。同樣是參加的小孩兒分成兩幫,一方當做看樁的,派一名大將守住一棵大樹或一根電線桿子;另一方是躲藏的,躲進村里的空房屋、牲口棚、豬圈窩……村外的柴火垛、打坯坑、破樹洞……守樁的一方尋找躲藏的,村里村外,只要是能藏得下一個人的地方,都要細心搜查。躲藏的一方被找到,守樁的一方就算贏家;守樁的一方找不到,被藏起的一方悄悄地摸到大樹或電線桿(守家),守樁的自然就成了輸方。如此這般,輪流看樁。
指星星、擊鼓傳花、丟沙包、推鐵環、跳繩、躲貓貓、跳房子、老鷹捉小雞……各種各樣有趣的游戲都使我樂不思蜀,有時甚至誤了歸家的時間。每天在母親的嘮叨聲中,我仍在津津有味地沉浸再童年的快樂時光。 物轉星移,日月如梭,改變了的是年齡,不變的是童趣,如果時光能倒流,真希望還能回到快樂的從前。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