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片月涵秋影,荻花風起秋波冷,獨擁檀心窺曉鏡,水碧天空清夜永。秋夜靜思,想起那一次游覽南京秦淮河的感受。
車到南京時。正直金秋晚上黃昏時分,讀物思景遂想起此時正是游“十里秦淮,六朝金粉”南京秦淮河的最好時光——朱自清的名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如果不是晚上游秦淮,哪來“燈影”?于是,順著文人筆下的文字‘牽引’,去感知對秦淮河的向往和探秘。
原以為秦淮河和夫子廟各分一景,卻不知是廟市街景合一: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白鷺洲、中華門城堡,及桃葉渡、鎮淮橋等等名勝景點可一路觀來;原以為,秦淮河可以像別處一樣,隨心所欲或踏岸或乘舟游覽,然而秦淮河只有乘舟方能觀其曼妙——要么,你只能立于橋上(有十多座橋飛架南北)極目窺得秦淮一斑,像夢尖一道小小的開口,秦淮河的倩影仍舊籠著想象的夢。
從秦淮河那高大氣派的牌坊門樓進入,街道兩邊是清一色的明清風格建筑的商鋪、餐館、旅館。當時正逢周末,游人如織,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夜幕四合,從橋上放眼遠眺兩岸,“錦繡十里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的景色盡收眼底,河房綺窗,雕梁畫棟,挑起串串紅紗燈籠;水面上,往來畫舫同樣是四周掛著紗燈籠,隨著船移而搖曳著胭開一團團光暈,清波交織著微瀾,使月下的河面更顯得撲朔迷離而越發朦朧和幽靜!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標志,由內河和外河組成。內河由東向西橫貫市區,成為這個城市的血液和城市繁華的營養液。那汩汩流動的,是這個城市亙古不變的靈氣和活力——在它古老燦爛的歷史上,曾在六朝和明清時期,達到繁華鼎盛:商賈云集,儒學興盛,金粉樓臺,詩酒風流,畫舫凌波,槳聲燈影——更因后來的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等“八艷”與倜儻才俊、公子王孫悲歡離合的旖旎情緣以及她們的民族氣節而使秦淮河千古留香絕唱天下……
秦淮河很美。然而,擺渡在隱隱綽綽夜色中的秦淮河上,眼睛和思想只能跟著導游走;而游客多而雜,也只能隨波逐流,失去了獨樂的雅興……
感悟風景,微閉眼睛,讓想象展開自由空間:讓現今的畫舫解除電動裝置,改成木櫓;將美麗的導游換成搖櫓的壯漢;獨倚雕花欄桿,也可邀上三五好友,興致所至,可有一搭沒一搭續著秦淮的詩詞麗句;累了,依窗小憩,讀兩岸青樓,鱗次櫛比,簾帷半掩,光線搖曳,好似絕世風情皮影——“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吱,吱”,聽,醇釅得像碧玉一樣的清波被木槳劃開,笙歌曼妙,貼著水面隨波流傳,“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鶯鶯燕燕,耳鼓已是酥軟;時而,一只畫舫迎面而來。“八艷”一樣的女子,小扇輕搖,阿娜多姿,巧笑兮兮,衣裙飄飄,拂香而過,不得不讓心中眼底滑過無盡的聯想……“因為我有妻子,所以我愛一切的女人;因為我有子女,所以我愛一切的孩子。”(周啟明)上善若水。
畫舫停泊處,有露天休閑雅座。游人走得乏了,便坐下來小憩。這時,會有背著電吉他的流浪歌手,穿行其中。客人點歌了,那個白凈得像憂郁王子的小伙便安恬地坐下來,戴上耳麥,調好弦音,彈唱起來。荷塘月色,演繹成一曲清脆的行板,而演唱者的投入演唱,使氣氛更加動情迷人。小小的廣場靜寂下來,路人也放慢了匆匆的腳步……
如今,秦淮河的水已不是朱自清那個時代的“清純稠綠”了,被污染了的水質使碧玉清波變得沉濁滯重了;曾以色技絕世的“八艷”也蛻變成兩岸紙做的艷俗燈會了……我想,只有這——流浪的城市男歌手,可能是朱自清那個時代所沒有的,卻是現代生活與文明碰撞的都市流行色了。
但是,秦淮河終究是美好的。她那種婉麗多情且略帶脂粉的味道,讓我夢牽、生癡、迷戀。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