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暗算》想到的
來源:作者:鄭榮榮時間:2013-04-08熱度:0次
有些工作也是坐牢,像《暗算》里的幾位主人公:瞎子阿炳有著不同反響的聽力,后來成為一個撼天動地的大英雄。他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里把對方軍事系統的秘密電臺、一千多套頻率全部偵獲并死死監控。阿炳雖然看不見,但聽見了一些丑惡的東西,覺得不能容忍,以自殺的方式慘烈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黃依依是個天使,但并不完美。她是數學方面的天才,破譯了烏字一號高級密碼,由雞變成了鳳凰,可結局是那樣的悲慘,被一個情敵利用廁所的彈簧門攻擊而倒地摔死。陳二湖也是破譯專家,可是老年得了一種奇怪的職業病,有點癡呆,經常喃喃自語“你肯定不是你 我肯定不是我 桌子肯定不是桌子 黑板肯定不是黑板 白天肯定不是白天 晚上肯定不是晚上。”
從以上主人公的命運來看,破譯這門學科是一門孤獨和陰暗的科學,充滿了對人性的扭曲和扼殺。如果不是這部小說,誰能知道,我們身邊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以“國泰民安”為終極目標,但工作本身具有的保密性,又使他們自身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為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絞盡腦汁,“暗算”他人、他國,然而最終自己又被現實生活“暗算”了。他們特別的命運就是生活對他們的不公,他們的命運里總是有太多的特殊,太多的曲折,以致最后連一個正常、健康的生存權都可能要失去,就像陳二湖一樣。
可是在2012倫敦奧運會上,我們除了關注中國軍團的38枚金牌外,更要關注一些被規則暗算的運動員。8月1日乒乓球女單決賽上,丁寧4次因為發球違例被罰分,連續遭遇不公正的罰分,丁寧最終錯失金牌,在淚水中結束了比賽。
在8月2日進行的倫敦奧運會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中,中國選手郭爽和宮金杰兩次打破世界紀錄,決賽中又以32秒169的成績戰勝德國隊,但卻被裁判以提前接力違規為由,金牌變為銀牌。雖然質疑總裁判和裁判團在判罰中有“尺度前后不一”和“雙重標準”,但最終沒有把銀牌變為金牌。
8月5日,在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單季軍爭奪戰中,汪鑫迎戰印度名將內瓦爾。首局,汪鑫在20-14拿到局點時覺得場地因為落下汗水而濕滑,先后幾次示意裁判擦場地,但裁判均熟視無睹,不予理會。結果,汪鑫后撤步回拍頭頂高壓球時,腳下一滑,膝蓋扭傷。經過短暫的包扎處理后,汪鑫重新上場并以21-18取勝首局。但在第二局,汪鑫先得1分后,因疼痛難忍只能無奈選擇了退賽。
8月6日,體操隊隊長陳一冰完美的表現征服了觀眾,但沒有征服有職業道德問題的評委,陳一冰在吊環比賽中以金牌的表現“意外”獲得銀牌,賽后不少專家和部分參賽隊員、教練都對這個結果提出疑問。中國隊總教練黃玉斌更是痛批裁判“明搶”金牌……
倫敦奧運會雖然結束了,但留在我們心中的傷痛卻不會輕意地被抹去,國際奧委會官員和裁判對中國的偏見和傷害還歷歷在目。面對暗算,有時只能忍氣吞聲,有時我們也去據理力爭。《奧林匹克憲章》賦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容是“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奧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支撐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強”的是“自信、自強、自尊”。這既是奧運精神的原動力,更是奧運精神的境界升華。 可現實是奧林匹克精神被這些規則的制定者無情地踐踏著,面對被暗算,我們能做什么呢?我們除了要抨擊違背奧林匹克精神的行為外,還應該學學別國選手面對不公平的判罰,少一些忍氣吞聲,多一些現場抗議。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