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美味的記憶
來源:作者:夏可義時間:2013-04-18熱度:0次
春暖花開,這個時節家鄉有一種美味正是上市之時,它便是有著“長江三鮮”美稱之一的河豚。河豚是集美味、劇毒于一身的神奇之魚。人們垂涎其絕佳美味,卻又懼怕其體內含有的劇毒。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一說,可見河豚的誘惑力有多大。
我在家鄉土橋生活20余年,每年都吃河豚,鎮上的居民都愛吃河豚,卻從來沒有哪戶人家因吃河豚中過毒。這是緣于家鄉的人們對河豚的處理和烹飪具有非常成熟的經驗。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當時有一個規定,漁民從長江里將河豚打上來不能私自買賣,要統一賣給魚業社(集體單位),再由魚業社向外出售。魚業社在向外出售的同時還要將河豚作一下處理:當顧客到魚業社買河豚,營業員便將河豚破肚取出劇毒魚子并留下,繼而將含有毒素的眼睛和內臟剔除,才將河豚交給買主。買主回去將河豚體內含有毒素的血液清洗干凈,便可入鍋烹飪了。
有人在清洗河豚時,將其體內含有毒素的脂肪去掉,其實,去掉河豚脂肪很可惜。因為,用河豚脂肪(經過高溫處理其毒素便可消除)烹飪河豚味道更鮮美。我小時候就見母親先將河豚脂肪取出放進熱鍋里煉,直至脂肪的渣子煉焦并除去,這時將剁成塊狀的河豚放進煉好河豚油的鐵鍋里煎成嫩黃色,隨后放進生姜、黃酒、家制豆醬、咸鹽等作料,再放進一定量的溫水用大火燒開一段時間,改用溫火慢燒,河豚快熟時,散發出的魚香味,誘得我滿口生津。此時,母親一邊用鍋鏟翻動防止魚肉粘鍋燒糊,一邊跟我說:“魚煮千滾,吃得安穩。”母親說的這句民諺,生動地道出了河豚一定要燒熟燒透防止中毒的道理。
母親烹飪河豚的手藝是源于家傳。聽母親說,解放前我外祖父家開魚行,母親在娘家就學會了做河豚這道菜。
河豚的味道確實鮮美。我小時候吃河豚魚時最喜歡用魚湯泡飯吃,那個感覺真是鮮極了。
在這里我要告訴欲嘗河豚美味的朋友,吃河豚一定要趕在清明節前,因為河豚是季節性很強的魚種,節后的河豚肉質和魚皮都變老了,味道較節前要遜色很多。
前面提到魚業社將劇毒河豚魚子留下,不是作廢物處理掉,而是集中起來,采用咸鹽腌、太陽曬、蒸籠蒸等多道工序化解其毒素,最后下鍋鹵制成大人不可多得的一道下酒菜,也是孩子們特喜歡的美味零食。我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每逢河豚上市,我都要到魚業社買一兩次熟河豚子吃,當時花5分錢就能買到一個腰子形熟河豚子。
清明回家鄉,與朋友談起往日吃河豚的情景仍津津樂道,兒時聽大人口口相傳河豚與鰣魚比賽的故事也從記憶中跳將出來。據傳,每年春暖花開之時,河豚與鰣魚都要結伴從近海溯江而上,清明節趕到位于安徽宿松縣境內長江中的小孤山朝拜。有一年春天,河豚與鰣魚又要朝拜小孤山了,鰣魚對河豚說:“我倆比一比,看誰先到小孤山?”河豚說:“比就比!”于是,河豚與鰣魚比賽開始。鰣魚自恃身材苗條游得快,根本沒把大肚腰的河豚放在眼里,它選擇江面向上游,以顯示自己的優勢;河豚則選擇江底向上游,以減少阻力。比賽結果,游速不快的河豚反而率先到達小孤山。從此,每年人們總是在清明節前就能見到既聰明又憨態可掬的河豚,而驕傲自大的鰣魚卻在節后才姍姍而至。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