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關于書信的對話
來源:作者:59461869時間:2013-04-19熱度:0次
自從成家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后,生活重心慢慢改變,生活圈漸漸縮小。除了節假日偶爾向親友發條祝福短信外,其余時間基本上都在圍著孩子、工作和柴米油鹽打轉,小女孩時期時不時打個電話或發條短信“騷擾”親友的日子已經成為歷史。可自打侄女(表姐的女兒)參加工作后,我的短信量劇增,小到天氣變化,大到工作崗位更迭,遠方的她都會及時告知。雖然我們血緣“不親”,但感情最親。如若趕上節假日,收到的短信相對較多,便照葫蘆畫瓢地回復予她,可大多數時間因苦于沒有合適的短信內容便不再回復。侄女絲毫不介意,照舊興致勃勃地發著她那些或是歡喜或是離奇的經歷,可身為長輩的我總覺過意不去。
去年春節,適逢她也回家過年,許久未見面的姑侄倆終于有了一次難得的促膝談心機會。俗話說“少年叔侄當弟兄”,由于年齡相差不大,我們更像親密無間的好友。我直截了當地告訴她以后短信發給“另一半”即可,讓我分享喜悅之事、分擔傷心之事就行,不必時時記掛。她戲謔道“我就粘上你了,你想躲也躲不掉!”我表面上無奈地搖搖頭,心里卻樂得慌。“搗蛋”的她隨即冒出一句:“小娘娘(姑姑的方言),你知道在這么多親戚里為什么咱倆感情最深?”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因為我們年紀相差不大、秉性相像、臭味相投唄”。她一改往日調皮的風格,一本正經地告訴我:“是因為上小學時你寄來的那封信,是它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為我清除陰霾,讓我積極地面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毫不夸張地講,我一直認為我的今天得益于那封信的指引。”我從未想過一封信會對侄女樂觀心性的塑造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甚至連信的內容在腦海里都已漸次模糊。我只是真正明白了侄女對我比對親姑姑還親的原由,記憶的閘門瞬間打開,思緒也不由自主地飄到了那個書信的年頭。
中專畢業前夕,老師布置了一篇特殊的作文,讓我們每人向親友寄送一封信,將收到的回信作為三年中專生活結束的一份最珍貴、最有意義的紀念,最先收到回信的會當眾予以表揚。好勝心極強的我迫切希望在校的最后一次精神獎勵歸入自家,可思忖了半天也不知該寄信給誰,甚至連落筆都困難。那幾天,適逢表姐因病與世長辭,留下了滿心悲痛的親人和年幼的侄女。我為表姐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更為侄女的前途深感憂慮。提筆時,滿腦子都是侄女那張噙著淚水的小臉,心頭頓時涌上一個念頭,情不自禁地向侄女寄去了我的祝福信。我告訴她我們所有人都能體會她小小年紀就痛失母愛的痛楚,鼓勵她要堅強地面對生活,不能因為失去了母愛就失去對人生的追求,希望她早日掙脫這段傷心記憶,好好學習,自立自強。書信寄出后,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種超脫既源于按時完成了規定“作業”,又源于對年幼侄女的開導。因為沒有收到回信,我失去了畢業前最值得回味的一次表揚機會,但我非但未覺得失落反而平添了些許自豪。未收到回信在我意料之中,那時念小學四年級的侄女還只是一個天真無邪的鄉下孩子,她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信、如何寄信,甚至連我寫信的起因都全然不知,這一點讓我慚愧不已。
一封信竟指引著侄女的人生,并塑造了一個樂觀自信的侄女,是我委實沒有想到的。如若不是親耳聆聽侄女的講述,我壓根不知道一封信對于一個人的成長竟可以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飛躍,靠書信傳遞思念、表達祝福的傳統方式已逐漸淡出我的生活,但我認為,電話也好、短信也罷,變化的只是形式,而不是流露真心、抒發真情、表達真意的本質。這次關于書信的對話讓我明白,當別人遭遇挫折或困難時哪怕只是一句微不足道的問候或鼓勵都可能成為別人永遠記掛你、感念你的理由。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正直善良、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的心永遠不能變。
作者姓名:林 瓊 郵編:655000 聯系電話:13988908586、0874-3122382
工作單位和聯系地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建保路曲靖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