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早餐——油條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3-05-09熱度:0次
從記事開始,就喜歡吃油條,經常聽到街上的小販拖著唱腔:“香油果子,剛炸好的熱果子”。那時的油條,格外香,我經常問媽媽:“油條是香油炸的嗎?”得到媽媽的回答是肯定的。一直到上中學,油條仍然是我主要的早餐,我的中學是三十九中,離我們家貯水山下的吉林路大約40分鐘的路程,由于學校路遠,還得上早自習,在家吃早餐是很少見的,因此,買兩個“香油果子,”邊走邊吃那是經常的事情,走到學校飯也吃飽了,到學校傳達室喝口水就感到是享受了。
記得最深刻地一次吃油條的經歷那還是1970年我插隊農村兩年后的一天,我弟弟剛插隊青州,他從青州到濰坊來我們村里探望我,住了三天后乘坐火車返回青州他插隊的知青點,我去濰坊火車站送他,在濰坊火車站前的一個小飯店,我們看著飯店的好多食品都因為太貴沒有敢買,最后選擇了吃油條,那時的油條每斤糧票可以買一斤半。只要六角錢。我們買了一斤半糧票的油條約計2斤多在飯店吃,每天吃地瓜面和蘿卜咸菜的肚子能吃上香甜的油條那可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兩斤油條落肚,還感到不算飽,不過癮,但是摸一下口袋那稀疏的幾角銀子,只得作罷!
回城就工后的日子,油條,豆漿更是早上最簡捷的便飯,我們知青有七十多人分配到青島飲食服務公司的各個服務網點學徒,都是將近三十歲的人了,拿著二十一元的學徒工資,還得結婚成家,還得幫助父母生活,能吃上油條也是好飯,由于許多飯店炸油條的都有我們知青,我們去買的油條火色大,脆,香,還不排隊,這也讓我們感到滿足,也引起了許多顧客的青睞。
后來,糧票取消了,各個飯店企業都承包給個人,個體飯店取代了國營和集體飯店,社會開始推崇金錢,效益為首了,報紙上刊登了不法商販用洗衣粉榨油條,用垃圾油榨油條的消息。我就開始改變了我的飲食習慣,開始吃饅頭,沙包,面條等食品取代油條。
油條時間長了不吃,卻也經常惦記,在我家海信立交橋附近有一個超市,門前有一個臨時油條攤,每天早上挨號的人很多,傳說那里的油條格外好吃,經不住誘惑,我終于在周日清晨排隊購買了六根大油條,我悄悄地問炸油條的大媽,為什么這個油條有滋味,特別好吃。大媽神秘的說:“俺這個油條用的油好,全部是南山市場烤鴨滴下來的鴨油,”原來烤鴨要好吃,必須先用味精,中藥,香料,鹽等多種材料腌制,在烤熟的過程中,油不斷滲出,滴在商販準備好的容器中,這種油被炸油條的買走,用來炸油條,我終于也明白了她家油條好吃的秘密。記得前幾天聽電視健康知識解說:“烤鴨油是標準的垃圾油,含有多種強致癌成分,長期吃肯定會得病。”但是,看到人們的熱情和爭先恐后的排隊購買,又感到困惑,難道大家都不知道這個知識嗎?再說:食品衛生監管部門怎么也不說話呢?
從那以后,雖然油條每天都在誘惑我,但是我能夠克制住購買油條的欲望了,因為,那中年婦女的話始終在我耳邊回響!
我在想:如果沒有人用垃圾油炸油條,不加進洗衣粉,那油條確實是我們人類的美妙食品,如果衛生食品部門監管得力,對食品商店,攤點,工廠,作坊經常抽查,起到國家公務監管部門的作用,那社會上的“垃圾油”“毒奶粉”,就不會再禍害人們,危害人們的健康,期盼著那一天的到來,期盼著那香噴噴的香油果子再回人間!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