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首個全國生態文學創作基地落戶深圳市大鵬新區,這是中國自然資源作協加強基層文學創作活動的重要舉措。
深圳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而首個全國生態文學創作基地的設立,說明在生態文化建設方面,深圳又一次走在前面。
大鵬新區成立于2011年,位于深圳東南部,森林覆蓋率達77.7%,海域面積305平方公里,海岸線綿長,生物種類多,藍色的海洋文化和綠色的陸地文化相互交融。自成立以來,大鵬新區不斷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子,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意識深入人心,已轉化為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與此同時,先后獲得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等多個榮譽稱號,大鵬生態文學獎已成功舉辦兩屆。
19日上午,在中國最美八大海灘之一的西涌沙灘舉行第四屆全國凈灘公益活動和第16屆深圳海洋清潔日活動,該活動由中國藍色海洋基金會和大鵬新區管委會共同主辦,深圳大鵬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也參與其中,全國生態文學創作基地在該活動現場揭牌,引發廣泛關注。
19日下午在大鵬新區辦公大樓舉辦的生態文學主題座談交流會,是一次智慧和思想的碰撞。來自東莞市文聯、大亞灣區作協、梅州作協等近20個文聯作協單位的負責人,與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等一行專家展開熱烈交流。會上,中國自然資源作協主席、報告文學作家陳國棟,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國家林草局退耕辦副主任、生態文學作家李青松,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黃國輝,中國自然資源作協秘書長周習,大連市作協副主席、秘書長孫學麗,中國林業生態作協理事深圳市海絲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饒欠林,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作協副主席王十月,深圳地方文化名家王曉華、周思明和大鵬新區作協主席焦朝發都做了發言。大鵬新區綜合辦主任王繼良致歡迎辭,副主任羅元元主持會議。
到會專家學者梳理了我國生態文學發展歷程,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闡釋對生態文學的理解,認為生態文學的興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作家生態意識的自我覺醒,生態文學最主要的特征表現在人與自然關系中的責任感,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文學范疇,生態文學有了新的標桿,也預示著生態文學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為豐富、更為燦爛的前景。
最后,陳國棟主席作總結發言,他表示,本次基地揭牌僅僅是個開端,全國其他地方將陸續出現更多生態文學創作基地。希望大鵬新區切實發揮基地先導示范、開放包容、交流互鑒的作用,與時代同頻共振,培養更多的生態文學作者,打造更多更好的作品,將生態文學發展推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