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一詞,橫空出世,蓋壓古今
來源:作者:柳蒙原時間:2013-02-03熱度:0次
《沁園春·長沙》
---林那城
南國長沙,千山臥虎,萬水藏龍。
贊湘江鏡里,常明星宿;麓山道上,時見鯤鵬。
屈賈文心,曾黃武膽,抱負激流壯勁楓。
起韶樂,看豪詞耀宇,鐵腕橫空。
瀟湘浩卷開穹,展如畫江山點椒紅。
愛芙蓉菁女,乘風潑彩;橘洲赤子,與浪分雄。
四兩春秋,三元中外,敢做神州不鈍鋒。
光陰迫,要蒼茫我定,莫負圖騰。
一口氣讀完這首詞,心有大氣磅礴,如銀河橫空,又如湘江倒懸,給人視覺與身心的沖擊勢如雷霆。這就是林那城《沁園春·長沙》的魅力,與毛澤東的詞相匯相融,再現瀟湘兒女之豪情壯志。若說毛澤東的詞是“江山如畫”,王者之氣初顯的傳世經典;那么,林那城的詞就是“藏龍臥虎,英雄輩出”,霸氣外露的傳承名篇。蓋壓古今,定鼎乾坤,這是湖湘大地的兩朵奇葩,爭奇斗艷,羞煞多少寫詞人。
為了讓各位看客理解本人不是無的放矢,在此,本人將把林那城與毛澤東的詞交叉點評一番,以證我之論斷。首先,兩人的切入點不同,毛澤東在寫《沁園春-長沙》時,全國正處于軍閥割據,民不聊生的大動蕩大混亂時代,用語自由其歷史層面的獨到之處,如“獨立寒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百舸爭流,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然后才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深思。而林那城正身處一個國富民強,改革開放奔小康的大發展時代,因此,開篇就以“南國長沙,千山臥虎,萬水藏龍”領起全篇,想“星宿,鯤鵬,文心,武膽,壯勁楓”等豪詞信手拈來,最后回到近現代,敘“起韶樂,看豪詞耀宇,鐵腕橫空”的敬畏自豪感。其次,情感投入點不同,毛澤東是懷著“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救過思想,才有了“糞土當年萬戶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拯救萬民的王者之氣初顯;而林那城則是投身到“乘風潑彩,與浪分雄”的大繁榮大拼搏時代當中,繼承和發揚前人的“不鈍鋒”精神,實現自我的“要蒼茫我定”的圖騰式理想與抱負。這就是湖湘精神的精髓之所在,它既有毛澤東的王者之氣,又有林那城的圖騰霸氣。所以說林那城與毛澤東兩人的《沁園春-長沙》蓋壓古今毫不為過。(后附毛澤東原詞)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一詞領百年風騷,無人可與之比肩,高處不勝寒,多少文壇大師望而卻步,自嘆不如,筆未架膽先喪,實在是毛澤東拯救天下之煌煌大勢逼人,直到至今,方有詞壇新秀林那城經十余載湘江沉淀醞釀,橫空出世,問鼎挑戰媲美之作,以告世人。
讀過林那城的詞后,再讀充斥網絡之形形色色之《沁園春-**》,真是寡淡之極,索然無味。要么暮氣沉沉,要么口號震天,用典用生僻詞已成陋習,意境虛淡,情感散亂,湊字湊句之人眾矣。當然,我一人之視,難免有所局限,或有蒙塵之珠未能發現,這也是詞壇之遺憾。
寫到這,本人就上面一節之怪現象,稍作啰嗦。作為詩詞寫作者,身為一個21世紀的現代潮男潮女,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大發展時代,我們不僅要學會怎么去繼承前人的知識和智慧,更要學會怎樣去運用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語言和新元素,去發揚和深化前人的知識和智慧,這是一個文學寫作者的責任與義務。我們應該抵制哪些古語照搬,古意照摹,以復原古詩詞為榮的復古詩人,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和鼓勵向林那城等這樣一批古為今用,新詞新作的現代氣息濃郁的詩詞寫作者學習,提高我們現代文人的專業素養,實現文化強國的偉大夢想。
最后,望林那城能多出像《沁園春-長沙》這樣的經典之作,以饗詩人。
二0一三年二月四日于長沙麓谷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