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險救災譜赤誠盡職盡責化丹心——記蓋州市交通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譚振國抗洪搶險先進事跡
來源:作者:于學忠時間:2012-11-08熱度:0次
搶險救災譜赤誠 盡職盡責化丹心
——記蓋州市交通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譚振國抗洪搶險先進事跡
2012年8月3日,受臺風“達維”的影響,蓋州地區遭受二百年不遇罕見的強降雨,洪水襲擊引發的山洪、泥石流致使多處山體滑坡,公路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交通中斷……
災情就是命令!市委、市政府向交通局發出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快速度搶通交通生命線!
為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市交通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譚振國臨危受命,立即組織抗洪搶險救援隊第一時間迅速奔赴抗洪救災第一線,奮力搶通“孤城”生命線。
他英勇頑強,不畏艱險,與洪魔抗爭,用真情、汗水、心血和智慧、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蓋州交通人“疾風驟雨中方顯英雄本色”,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譜寫一曲洪峰浪尖彰顯蓋州交通人無私無畏的時代贊歌。
——題 記
[img]http://renwengaizhou.web-198.com/user/renwengaizhou/image/20121028/20121028004223902390.jpg[/img]
不畏艱險 奮力搶修
不間斷巡邏保交通安全
發生災情后,作為蓋州市交通局副局長的他一直奮戰在搶修道路、橋梁第一線,第一時間打通道路,第一時間打通生命線。
從3日上午開始,譚振國按照局黨委的分工部署,立即組織抗洪搶險救援隊第一時間,親臨現場,靠前指揮……他一直奔赴在災區險段各條道路上,仔細巡查,指揮群眾開展搶險救援工作,疏導組織交通,那里有災情那里就有他的身影。干部職工齊心協力,既顧全大局,又立足本職。災情發生后,全體干部職工顧全大局,在加班加點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全力投入到搶險救災第一線。
8月3日暴雨在蓋州地區肆虐,譚振國一天都在巡視公路大橋,上午8點到什字街巡查,并與市委書記王慶珂、代市長趙國棟隨時保持聯系,為市委、市政府提供第一手路況資料,同時保證線路通暢。
下午,譚振國接到報告,暖泉大橋發現塌陷。市交通局局長孫紹民和譚振國緊急趕到現場,下令封橋。下午4點孫紹民和譚振國剛剛離開大橋,大橋就發生了坍塌。譚振國下令對全市境內的老橋分包到位24小時監控。
譚振國說:“不管哪條路中斷,都要搶修,保證主要干線通暢,如發生災情,保證救援物資及時送到。”
晚上6點交通局召開緊急會議,把各鄉鎮、城區劃分成片24小時監控。譚振國被分到小石棚。當譚振國到小石棚南溝小橋檢查時,發現小橋有塌陷危險,緊急調料、調集人員,在2小時內排除了險情。隨后譚振國又檢查了萬福、礦洞溝、青石嶺等老橋。
8月4日凌晨1點,譚振國剛從山區回到蓋州,市委書記王慶珂打來電話說老百姓反映一橋有裂口。譚振國和公路段段長鞠日明馬上封閉一橋,對大橋進行檢查。經過檢查發現是老百姓誤傳,但考慮到雨情、汛情的加大,建議暫時封閉一橋,隨后察看了二、三橋,并馬上給王書記回話,大橋保證沒有問題。在譚振國提供了一、二、三橋的具體情況后,王慶珂下令一橋封閉,二、三橋通車,但要控制大車過橋。早上5點左右,譚振國檢查二、三橋,發現沒有變化,可按原計劃進行。
反應迅速 果斷出擊
制定應急預案促道路暢通
災情就是命令災情就是責任。8月4日,上午9點左右,市委書記王慶珂給譚振國打來電話說:“交給你一個任務,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把任務完成好,現在有樹和障礙物從上游流了下來,堵住大橋,你想辦法清理掉。”此時水面離大橋只有50公分,已超警戒水位1米。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在洪峰通過的同時,疏通橋洞。譚振國和營口市交通局領導親自指揮,調來2臺吊車、兩臺鉤機組織指揮清理上游沖下來的障礙物。此時上游沖下來一個長6米,直徑3米的圓筒形裝著柴油的油罐。譚振國馬上給公共事業局局長楊學東打電話要求關閉燃氣,以免吊油罐失敗爆炸,與燃氣接觸產生更大的災害。危急關頭,整個大橋被封閉起來。
雨越下越大,8月4日中午11點,最大洪峰從大清河通過,洪水又急又大,不僅如此,還攜帶著樹木、油罐、木頭等障礙物,一旦將橋洞堵住,整座大橋不僅面臨被沖垮的危險,而且河水可能漫堤,沖到兩岸,情況萬分危急。
危急關頭,橋上僅剩下4個人和兩臺挖掘機,其中一個就是譚振國。他冒著危險,堅守在橋上。面對生死抉擇時,譚振國經過幾分鐘的努力,油罐終于被安全吊起,此時的譚振國終于松了一口氣。在洪水離橋面還有30公分時,王慶珂書記每10分鐘打一次電話詢問情況……
上午11點30分,王慶珂又一次告訴譚振國,水位離橋面25公分時一定要撤離橋面。譚振國在水位離橋面20公分時,王慶珂又打來電話要求譚振國必須離開大橋保證自身安全。但譚振國等人還在堅持工作,譚振國說:“不是我不怕危險,只是我明白如果不監測到橋的最大承受力,怎么給市委、市政府提供第一手資料,怎么保證百姓安全!”
還有15公分水將溢出橋面時,市領導看到譚振國還留在橋上,便立即撥通了譚振國的電話命令馬上撤離。當時清障工作剛剛完成。完成清障工作后,譚振國并沒有休息,而是密切監視一橋、二橋的情況。每10分鐘左右就向王慶珂匯報一次情況。第一次洪峰到來時,最低點已經平潮。王慶珂再一次詢問:“有沒有障礙物,水情是否穩定?”
洪流的激蕩、障礙物的撞擊、橋梁的顫動……直到下午3點,洪峰終于通過了。在4個小時中,他們將堵塞橋洞的障礙物通過挖掘機一一拉出,大橋保住了!在清理障礙物中,他一共打撈上來樹木千余棵……
“當時有沒有想到一旦出現危險的后果?”筆者問。“想不了其他的,就是責任;責任扛在肩上,什么都不在話下。”,譚振國說道。
齊心協力 攻堅克難
奮戰60小時展英雄風貌
從8月3日至7日,為了爭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救援時間,譚振國和他組織抗洪搶險救援隊一樣24小時連軸轉。他們“以雨為令”,堅持“白+黑、5+2”,夜以繼日,全力以赴,“雙腳被洪水泡腫了,腳底板上血泡一個連著一個、大的套著小的;在搶險保通中,搶險隊員們付出的不僅是汗水、心血和精力,還有自己的親情友愛、家庭責任,甚至生命的活力……”對于譚振國來說,此時此刻沒有什么比災區群眾的利益更重要。
在搶通現場,他頂著大雨、冒著生命危險現場指揮工作;雨大,叫喊聲聽不見,就打著手勢相互交流,一天下來嗓子嘶啞了,天黑道路看不清,就打開車燈照明,每天行車400公里巡查路況,18條縣級以上公路到處都是他的足跡。
他在趕赴受災地區搶修公路、轉移百姓、運送救災物質的同時,還調配40臺挖掘機、10臺裝載機、140輛翻斗車、5噸以上7米長的貨車50輛、客車63輛冒雨作業,晝夜奮戰,8月9日,18條縣級以上公路全線通車。
譚振國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多搶出一點時間,就搶出一份百姓的安全。”在搶險過程中,他的手都被石頭劃傷,腳也被水下滾動的石頭撞得青一塊紫一塊。直到險情基本排除后,譚振國同志才停下工作并離開現場,受感動的群眾一直將譚振國目送出了很遠……
譚振國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已經習慣了,在大災大難面前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當有人問起他時:“你不怕嗎?”譚振國說:“我不是不怕,作為領導在災難面前必須得上,保橋梁,搶修道路是我的責任,我們多一份責任,更多人的安全就有保障,要不是‘責任’二字撐著,誰都害怕,正因為有責任所以無畏了”。
敢于負責 勇于擔當
赤誠丹心方顯英雄本色
在這次抗洪救災中,蓋州交通系統實行了“無車翻、無人員傷亡”。
省、市交通系統領導到蓋州市視察災區交通水毀情況保障工作時,動情地說:蓋州市交通系統在道路狀況非常復雜的條件下,有效保障了通往災區道路的安全暢通,為搶險救災贏得了極其寶貴的時間,在處置自然災害交通保障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為蓋州交通局爭了光,成為全國交通局系統的寶貴財富。能取得這樣良好的成績,得益于科學有效的決策部署和系統內強有力的執行力,也得益于各級領導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參戰交通抗洪搶險應急隊員服從指揮、忠于職守,創造了大災面前無大難的奇跡。
“大事難事勇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蓋州市交通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譚振國抗洪搶險先進事跡體現著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浩然正氣、昂揚銳氣,反映著領導干部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在“8.3”抗洪救災中工作中,被蓋州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得到交通系統省廳、市局領導的高度認可和贊譽。
搶險救災譜赤誠,盡職盡責化丹心。大風大浪面前,市交通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譚振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是一支關鍵時候拉得出,危急關頭沖得上,艱難困苦頂得住,這是一個可敬的群體,他們挺身而出,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為黨組織和人民群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中國企業新聞通訊社特約記者(于學忠) 報道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