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燕子”學ABC
來源:作者:雪泥恒香時間:2012-05-16熱度:0次
每次周末回娘家,媽媽總會拿出一張紙,問我們上面的字音字義,這是媽媽的習慣。看電視、報刊雜志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詞,她總會寫下來,等機會就問。不過,如果看的電視沒有字幕,對白里出現(xiàn)聽不懂的詞,她就只能按諧音寫下來。
有次,媽媽問“找新木薯(音)”是啥意思,我們都楞了,她拿出寫的紙來一看,上面寫的是“找親木頭”,這是什么啊?我們一頭霧水。我就問媽媽當時聽到這句話的語言環(huán)境。她說電視里,一個女的說男的花心,就說他“找親木頭”。我一想,恍然大悟,人家說的應該是“朝秦暮楚”,就是“朝三暮四”的意思。我們集體哄堂大笑,說媽媽很有點“老燕子”的味道。
媽媽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山村,排行第二。上過三年小學,聰明的她成績一直很突出,老師都很喜歡她,后來因家貧輟學,老師幾次上門要求媽媽復學,媽媽都堅決的拒絕了。
那時,外公在供銷社上班,一個月很少的工資,外婆一個人上有婆婆老婆婆,下有五個子女,很是辛勞。年底有勞力的家庭都能分到一大堆地瓜干,可媽媽家老的老小的小,一塊瓜干也分不到。“那時候看到人家有地瓜干吃,自己家卻沒有,老奶奶急的拿繩子去上吊,我當時就哭了,所以就堅決不上學了。我去隊里上工,當年,家里就分了一小堆瓜干,那是我掙的工分換來的。”母親說起的時候很是驕傲,我才明白,柔弱的媽媽其實有一份傲骨!
即使輟了學,媽媽也沒放棄學習,她在成年后,還教過幾年小學呢。我們姐妹都是女兒,她卻無條件地支持我們讀書上進。到了我們的子女,每每考試成績有提高,她總是攛掇爸爸給點物質或金錢上的獎勵。
愛學習的媽媽,對新生事物總是很好奇。母親節(jié)時,三妹給媽媽買了一部手機,原以為母親對手機會不感興趣,沒想到,這部手機卻成了母親自娛自樂的玩具。
媽媽問我這個手機怎么使用。她一遍一遍地練習,怎么開鍵盤鎖,怎么撥號碼。之后開始撥打家里的座機,電話聲音一響,她就開心地哈哈大笑,好似得了個什么寶貝。一次次演示,一次次樂不可支。覺得熟練了,就去找電話本,打給一個莊親的大娘,接通后,她就和大娘嘮嘮叨叨地說一些家長里短的事,最后約人家明天來喝茶。
媽媽又打電話給大姨,兩個人絮絮叨叨地說了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一會兒,表姑來了,媽媽就跟她比手機。表姑說她的手機是兒子買的,話費也是兒子去充,她只會接電話,不會打電話。媽媽現(xiàn)學現(xiàn)賣地教表姑怎么使用手機,然后讓表姑撥自己的手機號演示,儼然是個專家的模樣。
過一段時間,媽媽又問起怎么發(fā)短信看短信。她說,現(xiàn)在的漢語字母跟她年輕時讀音不一樣,她不知道怎么讀了。我納悶了,漢語拼音那是國粹啊,怎么可能改呢?轉念一想就明白了,媽媽說的是跟漢語拼音一個樣,但是是英文的那些字母。也是,你說那二十六個字母,明明長的就是中國漢語拼音的樣子,偏偏讀音不一樣,媽媽這個年紀的人,怎么會明白呢。
女兒教媽媽認手機鍵盤上的字母,媽媽有點混亂,一個字母讀音怎么是一個或好幾個漢字的音,就去找了紙筆。女兒把字母寫下來,按照媽媽的要求,在字母下面寫上漢語拼音或者漢字。媽媽念X(艾可絲)Z(賊),一邊念一邊哈哈大笑,大約是覺得很有意思。是啊,以前我們學英語的時候,也在下面注漢語,有個同學在“這是什么?”的英文下面寫了一句漢語音譯“我吃賊屎”,他自己到沒想到什么,可是無意中看到的同學卻笑的直不起腰,想來這個音譯也是需要一點點頭腦的。
一段日子之后,媽媽又拿出了張質量好點的紙,要女兒重新給她眷寫一遍二十六個字母和音譯。原來的那張紙,因為翻看的次數(shù)太多,有點破爛了。女兒認認真真地寫了,媽媽仔細看了一遍,不明白的又問清楚了,才鄭重其事地收起來。
幾十年不間斷地不恥下問,媽媽的學識,有時候都讓我吃驚。媽媽的言傳身教之下,讓我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跟時代環(huán)境沒多大關系,自覺自強才最重要。
媽媽,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