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的寂寞
來源:作者:歐陽杏蓬時間:2012-09-14熱度:0次
寂寞通常是與失意連在一起的。而這里,寂寞十余豪華連在一起的。不過,這里曾經寂寞,沒人關注。那時,這里只有泥磚房子,油燈火,地里只有農民關注的莊稼。整個村子,白天像一塊石頭,沒有聲響。晚上像一個黑洞,除了天籟之音,只有靜寂。但這一切都不影響人們的生長,不影響大家夢想。寂寞是一種最好的醞釀,沒有預測得到,寂寞后爆發出的強大的能量。魯迅在文章中寫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對于寂寞,卻是要捱的,因為寂寞沒有邊際,寂寞需要行動來改變,而行動,卻需要引導。
在寂寞的鄉下,幾乎沒有人在意時代的變化。什么時代,誰執政,誰領導,都缺不了要種地的。母親跟我說這些,勸慰我不要好高騖遠,務農,也是一種活法。而我們這幫70后,接受信息的速度、來源比他們要快、要豐富。我們發覺一個信息時代即將來臨的時候,我的父輩們還在做著“萬元戶”的夢。如何將房子、牲畜、水產、莊稼的收入折算在一起,看累計起來,能不能跨過“萬元戶”這個門檻。然而,結果是令人悲哀的。一排住戶的年收入加起來,也不夠萬元。但是,改變已經開始,因為,大家都有了財富夢想。
財富的誘惑,遠遠大于寂寞的絕望的壓抑。
有英明的領袖發覺了來自底層的改革萌動,因勢利導,出臺了政策,1980,一個屬于中國的黃金時代開始。而我們這些P民,更在意的,不是GDP,那關我們球事啊,我們關心的是春節殺幾頭豬,備多少年貨,買多少煙花,給孩子多少壓歲錢,攢下多少錢。人們把臉上的憂郁一掃而光,走路的腳步聲像節日的鼓點,讓人感覺屬于農民的激情豪邁。我們要朝前走,不管怎樣,我們要掩埋過去,我們要富足,我們要發展。至于要付出什么,隨便拿就好了。我們捱了那么漫長的寂寞,難道還害怕宰割?
因為有突圍的痛快,鄉村很快被撕開了無數口子,人們不再滿足于承包土地,而是不斷尋求發展。上街的開鋪,年輕的遠走天涯,讀書的要進城里上學。而留守的,守著太陽星星月亮,而眼睛卻盯著村口,任何一個消息,都會讓他們激動、羨慕。他們嘆息早生了數年,走不出莊稼地了。而孩子們卻不讓他們失望,經商的、從政的、打工的,都用自己的能力,拓展著村子的疆域。路要修,房子要重建,溝渠要維護,路燈要開通。彈指間,老的村莊幾乎煙飛灰滅,兩層樓的洋房、三層樓的洋房,貼瓷片的庭院,挖游泳池的庭院,處處都是。而鏤花的鐵門前,還種了一行長青的桂花樹。然而,村里似乎只有這些了。見不到一只雞,見不到抬頭就吠叫的狗,荒廢的原野里,也沒有一條悠閑的牛。從進村那一刻,我們就像進入了一個荒廢的豪華別墅區。
這是我的家鄉?
用手摸一摸貼在墻上的白色瓷片,很光滑,也很燙手。過一個小彎,原來是一片空地,養雞養鴨,現在已建起了一座兩層樓的小洋房,還沒有竣工,未經修葺的門口停著一輛大吉普車。走進去,童年的伙伴正坐在廳中央,屁股下是一條沾滿泥漿的木凳子,腳下是新填的黃土。招呼坐下,望著門前平坦的原野,鄉村進入了懷舊時代。小時候,我們光著屁股走過機耕道,到河里摸魚摸蝦。十幾歲了,還拉幫結伙跟鄰村打群架。往事余溫還在,而我們卻各奔東西,相隔千里。感嘆一回,話題又回到房子。“修了這房子,以后回來養老。”他說:“外面在好,好不過這個家?!蔽也恢牢以趺幢硎?,因為我跟他做著同樣的事,在這里,建起了新的房子,然后又離開,心里的自豪與掛念,成了老鄉聚會的談資。
看過童年經常出沒的巷子,有的鋪了水泥,看不到一絲舊日痕跡。有的還是原來的樣子,但已經荒廢。巷子里的人家搬走了,巷子兩旁雜草叢生,盡頭,一幢老屋將傾欲傾,檐頭的瓦片已經塌落,屋脊上,空空的,不見一粒麻雀。扭過頭來,一幢新的房子又映入眼簾,金碧輝煌,卻沒有多少生機。房前有樹,梨樹、柿子樹、泡桐樹,一樣不少,卻讓人感到生分。大門掩著,屋里的陳設,也是符合這個時代要求的,超薄電視、沙發、地板……一應俱全。我想,這不比城里一個中等人家的差。讓我不安的原因,是村莊與大地的隔絕。無論走到哪里,走到哪一家,我們的雙腳,都離開了土地,站在了水泥地上,感覺不到泥土的溫度了。城鎮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我們在這里殫精竭慮,要親近家鄉,而現在,我們卻離開了理想,按照自己的勾畫,造起另一個毫無頭緒的夢來。如果村里都是高樓大廈,村莊還是村莊嗎?村莊是一個什么樣的新定義?
現在,村莊在我們的爆發中沉默。那些錯落無序的建筑,在豪華中寂寞。在這里,我們有些肆無忌憚,這是我們的領地,我們將它占為自己的,所以,我們標新立異,忘了還要求同存異,忘了要和諧,忘了這不僅是我們的家鄉,還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因為我們擁有財富而少了理智,我們將為此付出代價,我們處心積累,卻浪費了資源。走出村子,我要遠行,村里的每個年輕人都遠在他鄉,看著叢林掩映里的房子,心卻懸著,一如冠冕堂皇的我們,端著農村的戶籍在城里道貌岸然的生活。
2012年9月11日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