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年青的時候,可以騎一百多公里路的自行車去山外的城市,馱了自家山地里的白薯和土豆,賣掉后換一些日常家用的東西再馱回來。這在如今的年輕人聽來,簡直是不可思議,即便是我,雖然身體還沒有嬌嫩到動輒乘車的地步,但要騎那么遠的路,也是不敢想像的了。
我從學會騎車以后,走過最遠的也不過七十公里。那時在野外工作,從駐地到縣城一個來回的路就有這么遠。鄉村公路上來往的車不是很多,所以騎來還算愜意。去時下坡路多,不緊不慢有一個半小時也就到了,回來時就有些吃力,需要足足的兩個鐘頭。我一共去過四次,后來路上的車越來越多,走不遠就弄得灰頭土臉的,我也就有了借口,最終放棄了這種吃力的休閑。
回到城市之后,自行車仍然是我最喜歡的代步工具,單位離家不是很遠,加之上下班的高峰期車滿為患,車流緩慢蠕動著如一鍋粥,自行車輕巧簡便的優勢便凸顯出來,停車方便是它的又一好處,用不著前后左右的為擠一個車位而著急上火。再者騎車緩行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鍛煉,使我每日難得運動的身體,不至于因為辦公室的枯燥乏味而過于臃腫。微博中聽聞,中國首善陳光標先生曾鼓勵旗下員工騎車上下班,并結合路程遠近給以補助。很想為之叫一聲好!倘若能有更多的人站出來倡導這種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相信城市的天空會多一些蔚藍吧!
唯一的煩惱就是常常會丟車,不到兩年時間,我換了六輛自行車,有一輛鎖在五樓的樓梯間,還是被偷兒借了去,年底的時候尤其要注意?,F在我騎的是十多年前買的一輛舊車,隨便放在樓下,可能實在是賣不出價錢,所以一直不曾有人光顧。
有人會說,你騎自行車不過是因為你的落魄。想想自己捉襟見肘的生活,的確有些慚愧,或許我們大多都是不得已才被低碳被環保的騎車族。只是我真的希望有那么一天,當所有國人都能開得起四個輪子的跑車時,我們仍然愿意走出汽車,心甘情愿地用兩個輪子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