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大山環抱里的一條古船
來源:作者:宋宏建時間:2012-10-08熱度:0次
停泊大山環抱里的一條古船
四周連綿起伏的山巒,澎湃著大海的洶涌波濤。母親懷抱樣溫暖的小盆地里,一個十多公頃面積的“桃花源”,渾身散發著陳酒般醇厚的明清氣息,晃晃悠悠在兩條溪流之上。村落依船型而建:高大、巍峨的喬木和牌樓,在村頭豎起桅桿和風帆;參差錯落的徽派民居建筑,在村莊排列出鱗次櫛比的船艙;整個村鎮被月湖清波和百畝良田簇擁,無異于一條遠航的古船,從公元十一世紀已駛入這寧靜的港灣停泊至今。
仿佛一本被繁華都市拋棄的陳年黃歷,在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抑或光怪陸離的喧囂之外,向世人呈現出一幅澄澈、樸素的原生態風情畫卷。于是我來了,來尋覓一個被現代社會遺忘的舊夢。
清清爽爽的溪水,兩路傲慢的儒生一般,踱著優雅的方步,從村北、村東緩緩走過。他們一路默默無語,在村南的會源橋頭聚合,然后靜靜地席地而臥。雞鳴三鼓,村前的艙門轟然洞開,仙風道骨的始祖走向船頭,迎風站立,嘩啦啦扯起牌坊的風帆,就像攤開一卷線裝的竹簡,白須飄揚之間,便有了抑揚頓挫的吟唱。
西遞始建于北宋年間,地處古徽州府西,因設驛站“鋪遞所”而得名,是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作為唐李后裔的避難改姓之所,它自呱呱墜地之日起,就烙上了與眾不同的印記。一條縱向主街,兩條沿溪道路,撐起村子的主要骨架,構成了古船以東向為主、南北延伸的街巷系統。它雖沒有江南古鎮“船從門前過”的別致,卻有“人在畫中游”之意境。歷史上這里少受戰亂襲擾,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沖擊,現存的124幢明清古民居和3幢祠堂,均 作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向游人訴說著歷史的渺遠與大氣……
晨曦初綻,我已肅立在了須仰視才見的“西遞牌樓”下面。這座興建于明代萬歷六年的高大牌坊,是皇帝為表彰當地進士、四品朝列大夫胡文光(先后做過江西萬載知縣、膠州刺史、遷荊王府長史)準敕建造的。在西遞的村史上,這里曾一排鋪開13座牌坊,多為旌表孝子、貞節而建。遺憾的是,如今只剩下孤零零一個,矗立為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永垂不朽。
牌坊西側的“走馬樓”,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也叫“凌云閣”。飛檐翹角的二層樓上,是表演黃梅戲、拋彩球、茶道節目的舞臺。樓下有單孔石拱古橋,西溪流水纏繞穿橋而過。站在這里,可以想象當年此地首富胡貫三為迎接親家(宰相曹振鏞)而突擊營造的奢華,還可領略“西遞八景”之一的“梧橋夜月”。
我特意穿上一雙釘掌的皮鞋,悠閑地叩擊著磨得晶亮的青石板巷,發出清脆的咯咯之聲。于是,“曠古齋”的匾牌率先凸顯,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的手書,帶著古徽文化的廣博氣息撲入眼簾。接著,建于清咸豐年間的“桃李園”也敞開了懷抱。望著徽商胡元熙舊居二進樓上獨特的“樓上井”,我懷疑這個小姐居高臨下用來相親的孔洞,是否有一個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正滿面桃花,爬在洞口窺探我這個來自中原的不速之客。再接著,一扇扇雕梁刻窗的華麗大宅揉揉眼皮醒來,一戶戶斗拱蓮門的百年老居吱吱扭扭打開,灰磚墻上琳瑯滿目的圖案緩緩發亮,堅硬石雕上青邃的墨痕也露出溫馨的滄桑。
村落的空間變化韻味有致,民居的建筑色調樸素淡雅。“大夫第”、“青云軒”、“桃李園”、“膺福堂”、“履福堂”、“三畏堂”、“篤敬堂”,大凡有點名氣的老宅門楣上方,都鑲嵌著耐人尋味磚石匾雕。室內光線暗淡,布局森嚴規整,一梁一枋都精刻細琢,沉穩結實,蘊藏著動人心弦的張力和厚重;而那風雅細膩的窗欞、隔扇之上,一個個生動的木雕人物,一幅幅輕盈的花鳥山水,又似乎被賦予了飄逸的靈魂,躍動著古徽州的人文地理和世俗風情。家家戶戶,客廳正中漆得能照見人影的桌案上,都左放花瓶右置方鏡,中間一座敦實的座鐘,向游客闡釋著男人在外經商終身平安、女人在家守候一生安靜的徽商文化內涵。
與建州藝術同樣令人扼腕的,是民居老屋高懸的楹聯與題額。“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 瑞玉庭”堂前遒勁瀟灑的書法,“辛”字人為地多加一橫,“虧”字刻意地添了一點,藝術走筆之妙以及主人寓意指代——勤懇、隱忍、精明、睿智躍然紙上。“事無不可對心意,人生處事儒謙言”,“淳仁堂”內懸掛的楹柱對聯,和另一副 “壽本乎仁樂生于智,勤能補拙儉可養廉”遙相呼應,述盡了徽商的經營理念、做人道理與治家高招。在“胡家祠堂”,一個理學大師朱熹手書的“孝”字,洋溢著中國象形文字特點的無窮魅力:自左向右看,是個行作揖禮的人,反則像一只拳打腳踢的猴子,寓意要孝敬父母,否則便禽獸不如。為官清廉的開封知府胡文照,在“大夫第”旁邊修建的“桃花源里人家”閣樓下,臨街的門洞后縮一米,上部主墻棱角分明,下部卻削成平面,“作退一步想”的石刻題額語義雙關,凸顯主人官場頓悟、淡薄寧靜的人生哲學,發人深省。另外,西遞“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之類崇善、重仕之風也廣泛普及,故當地胡氏通過科舉入仕,就實授官職115人,廩生、貢生、監生達298人之多。
出村時,已是上午八九點鐘。秋日凌空山巒,陽光撒滿盆地。好了,我也該告別了!有人問我到走馬觀花的感受,我只能說:西遞的幽邃,就像那粉墻墨瓦、馬頭高聳的的老宅一般深不可測;西遞的博大,就像那肅穆莊嚴、金字高懸的木刻一般妙不可言;西遞的文化,則似晨風拂溪,沿著彎彎曲曲的青石板小巷一路掠過,撩起一群少女繡花的裙裾,羞得她們互相追指,笑鈴抖顫,掩了粉頰飄然而逝……
這,便是位于皖南黟縣徽派古建筑的一件藝術珍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西遞古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當我乍然登上這條停泊千年的古船之際,空曠的胸腔卻在漸漸充實,漸漸盈滿!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