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柳林溝
來源:作者:陳金鳳時間:2012-10-29熱度:0次
前不久,我在全局離退休職工門球比賽現場見到當年“大戰柳林溝”的戰地總指揮,老友久別重逢,自然激動不已。
“嘿哨、嘿哨,毛巾、肥皂!”我喊著當年“大戰柳林溝”的號子,快步上前與戰地指揮握手、擁抱。
“加油干啊!為黨和國家把銅獻!”年愈古稀的戰地指揮也灰諧敏捷地用當年“大戰柳林溝”的口號回應。
“戰爭年代”結下的友誼是那樣的濃烈、那樣的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其實, 當年的“大戰柳林溝”,僅僅是一次有隊部科室干部參加的鉆機搬遷勞動。因為那年月處于“非常時期”,所以原本意義上普通勞動,都貼上了“軍事化”的標簽。勞動場地改叫“戰場”,勞動改叫“大戰”, 勞動場地改叫“戰場”,隊長改叫“指揮員”,參加勞動的干部、工人、工程技術人員統統改稱“戰斗員”,搬遷動員,也就改稱為“戰前動員”……
“同志們啊!目前世界上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對我們虎視耽眈;國內的階級敵人也是掛在屋檐下的洋蔥—根枯葉爛心不死!一句話,形勢嚴峻,時刻可能發生戰爭!槍炮是什么做的?鐵!炮彈、槍子是什么做的?銅!我們今天的大戰就是為鐵銅而戰!”搞戰地動員,總指揮得心應手。他的報告言筒意賅,鄭地有聲,極具鼓動性。戰地總指揮作完簡短的戰地動員,立即扛起一根100多斤重的大塔腿就下溝上坡翻梁往新機場挺進!
俗話說:“領導帶了頭,群眾有勁頭!”我們這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當然不甘示弱。力氣大的扛塔腿,力氣小的扛鉆桿,一支運輸長龍在柳林溝曲折前行。
為了保證柳林溝會戰全勝,參戰人員都是戰地總指揮從隊部經心“扒拉”出來的“精兵強將”。他除親自“點將”、“動員”外,還特意給每位“戰斗員”發放了一塊“大中華”肥皂和一條“白羊肥”毛巾!同時,讓戰地食堂把綠豆湯、鏝頭、紅燒肉送到“戰地”,讓全體參戰人員“吃飽”、“喝足”。
在今天的年輕人看來,為下基層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職工準備綠豆湯、鏝頭、紅燒肉送;配發肥皂、毛巾之類勞保用品不足掛齒,但在那“大割資本主義尾巴”、大批“物質刺激”的特殊年代,作為戰地總指揮敢冒“政治風險”,給大家發用的、送吃的,那是需要相當勇氣和膽量的。
“嘿哨、嘿哨,毛巾、肥皂”!“嘿哨、嘿哨,毛巾、肥皂”!震耳欲聾的號子聲在柳林溝上空此起彼伏!它既反應了參加鉆機搬遷勞動的全體人員的高昂士氣;也反映了大家對隊領導敢于沖破極左政治禁固的贊同與支持!
戰地總指揮雖己年過半百,但他干活卻以一當十,令許多年輕人自嘆不如。幾趟下來,雙肩被磨破了,腳上也打起血泡,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豆大的汗珠像斷線的珍珠直往下淌。同志們都勸他休息,他卻風趣地說:“交不出鐵和銅,咱要這老命有啥用?”掏出個口罩往傷口上一蓋,咬著牙拿著一根用樹技做的拐棍,扛起塔腿繼續艱難地前行。
在戰地總指揮的帶領下,參戰人員都拼上了!能多扛的決不少扛,負傷的堅持不下火線,大家只有一個信念:“革命加拼命,為找鐵銅早開鉆!”
說真的,生姜還是老的辣。戰地總指揮在肩腳俱傷的情況下,仍喊著號子沖鋒在前,可我們這些地質新兵早就累得直不起腰邁不開步了。尤其是看到地上那些被拆卸得七零八落的鉆機、柴油機、泥漿泵另部件時,心里就直打鼓。這時, 戰地總指揮及時來到我們中間,一把扯掉包在雙肩傷口上的血色口罩,再次進行了戰地動員:“大家一定要堅持往,堅持就是勝利!”言畢, 戰地總指揮扛起—根大塔腿又往山上沖去。
說來也怪,經找地指揮再次動員,我們幾個被累倒的小伙子—下子來了精神,大家都-骨碌地從地上爬來,扛的扛,抬的抬,揹的揹,傷與累全扔到一邊。
人心齊,泰山移。兩臺xu600型礦山鉆機和塔材、研磨材料,硬是靠人拉肩扛按時運送到新修的生產施工現場。“大戰柳林溝”的戰斗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現在想起來仍令人回味。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