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死人
來源:作者:歐陽杏蓬時間:2012-11-08熱度:0次
他的兒子先死,他后死。我記得他兒子沒有穿褲子的樣子,從水里撈出來,白白的身子,軟軟的,可人卻死了。十四歲,一家人哭,哭得稀里嘩啦,把全村人都惹哭了。那幾天我躲在家里,白天黑夜不敢出門。我不是怕他,而是怕我自己膽小。我一想到攤在他腿上的兒子,我就想哭。幾個月里,小村的人都怕水。幾十年了,才淹死他一個。可這有了變化,變化在哪里,大家都看那水。水還是清流,可是多了一層要命的神秘。我也開始怕他的手,他本來是村里惟一的理發(fā)匠,摸過很多的人的頭,活人的頭,死人的頭。但這次,我看到了他撫摸兒子的樣子,是那么凄慘,動作是那么猶疑遲緩,拖長的鼻涕搖搖欲墜。想起這些,我就顫栗,我不是怕他摸過死人,是我怕死。
他死的時候,我已經(jīng)理解了生死,離開村子,謀生去了。父親告訴我,他死的時候,很不得意。不是生活不得意,而是活著的幾個孩子讓他絕望。老人處理絕望的方法最簡單:喝藥、上吊、跳懸崖。他選擇了喝藥,老鼠藥泡酒,樓上吃了樓下死。他死了,沒人感到痛苦,感到痛苦的只有他。現(xiàn)在他死了,苦也死了。他的孩子幸福起來,蓋房子,賺票子,樣樣不錯。別相信老天有眼這些無能的話,如果從小能把孩子教育好,比老天開眼更可靠。他死了,我卻記起了他的一把推子——推頭發(fā)的剪子。壞了,讓我找爸爸的熟人修。可能是彈簧壞了,捏起來很不得勁。在路上,我一邊琢磨,一邊掰,沒想到這鐵打的貨不經(jīng)掰,一用力,一條腿就斷了,嚇了我一跳,原來只是換個彈簧,現(xiàn)在整個要報廢。我不敢出聲,把推子用紙包好,交給爸爸的朋友,說要修,就走了。后來他去拿,才知道我做了壞事。走到我家里,我爸不在。出門的時候,又遇到我爸回來,就在門前把我折斷推子的事講了出去,過路的人都知道我變得不可靠了。我恨他,甚至詛咒他。現(xiàn)在,他死了,回憶像刀一樣刮去人性表層的虛偽,我對不起他。
村子小,難得死人。死了人,一村子的人都跑過去幫忙。人就像小動物,雞狗、螞蟻、毛蟲。但有的人把死人看的很重,要在家里放七天。這七天不長,卻一樣令人心驚膽戰(zhàn)。沒有冰,不知道尸體什么時候發(fā)臭。聞過尸臭的人都說,死人臭起來,可讓腸胃翻江倒海。擔(dān)心歸擔(dān)心,一聽到鼓樂聲、鞭炮聲,人們還是以死人為重。每個人都有這么一遭,誰知道自己死后,會是什么模樣呢?為了得一個善報,必須善待生者死者。這是一個很重大的課題,村人做起來卻默默無聞。比如連夜陪在棺木邊,幫廚房張羅,整理場子,跑腿……只要有需要,隨喊隨到。末了,還要在靈前磕幾個頭,遞上自己的份子錢。主家也請了賬房,記下這些人情債。村里,每家每戶都有一本人情簿。這本簿子像傳家寶,代代相傳。因為簿子上記下的不僅僅是數(shù)目,還記下了鄉(xiāng)風(fēng)民俗,這些可不能丟。
然而,她死的時候,卻讓后人不得安寧。她是我們村里的長者,活到九十歲,曾是所有活人的榜樣。而她卻不以為然,以為年紀(jì)越大,給子女添麻煩越多。她身體健康,病倒幾天,就駕鶴西去。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就在入土這個事上,他的孩子跟村里人發(fā)生了不愉快。一是墳穴離村子太近,離開房子幾丈遠(yuǎn),早晚都看得到,影響心情;其次墳穴在水井上,村人擔(dān)心影響水質(zhì);再次,建墳穴要砍掉一些樹。因為這三點(diǎn),很多人反對,可又不敢當(dāng)面說出來,怕傷了和氣。村人的隱忍,終于讓死者入土,可那井水卻不敢開懷豪飲了。我路過的時候,她的墳?zāi)股弦呀?jīng)長了荒草,雞在上面刨著,這卻是始料未及的。而對面走來人,見我觀察,又說這家人沒做好事,埋在這里使人早晚發(fā)愁。我想告訴他,是她的子孫沒做好事。但他的子孫都在人世,怕傷了他家面子,我也啥也不說,只是笑而不語。
關(guān)于小村的死人,還有一個故事。我家后面屋里茶叔的娘坐月子死了,做了厲鬼,下地三天,就回來找女兒索命。天一黑,村里狗不叫,人噤聲。茶叔家的板壁上,就能聽到爪子扣的聲音。大人把孩子藏東藏西,都藏不住,最多兩夜,那鬼又跟了去,擾得一村人不得安寧。不經(jīng)數(shù)月,那女孩兒就被折騰死了,死的時候,不到一歲。現(xiàn)在講起來,人還毛骨悚然。而把時間倒回去,剛死了娘又吃不飽的孩子,無論擱在哪,都會有鬼抓一樣哭叫的。或許,她不是娘帶走了,而是她的親人把她送給了她娘。大家都以為是活人的悲劇,現(xiàn)在看來,是那個時代的悲劇。如果當(dāng)時有伊利蒙牛,孩子沒娘也會活下來。
看這個村子,平淡無奇。看村后面的山,濃蔭蔽日。看那些光禿處,會看到一些石頭,幾堆墳穴。活人和死人相隔不到幾尺,殘磚斷瓦或者野草風(fēng)吹,也沒有野鬼狐仙。一片炊煙,一抹夕陽。一聲歌子,一條溪流,一片墳穴,一些滄桑。這山地就像大榆樹上的樹葉,安靜、輕微,生也默默,死也默默。
2012年12月5日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