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別西塘
來源:作者:王麗時間:2012-11-15熱度:0次
西塘,從投身她的懷抱到揮手離別短短三天,只有一個字才能貼切地形容我的心情:“醉”在其中——如同豪飲一壺醇香的美酒,至今都未曾醒來!
在另辟新居后,西塘的原住民將自家原來居住的小木樓退出租給商家當做小旅館,白天我們從西子湖畔驅車往西塘方向急馳,臨近傍晚七時在離入口不遠的一處旅館憩息下來。夜晚的西塘燈火闌珊,滿眼的紅燈籠發出忽明忽暗的光線引領我們找到要下榻的小木樓,這些西塘的小木樓雖然年代久遠,卻無不顯露著小巧古樸、典雅精致的情韻,仿佛時光停留在了那些灰青的墻磚、雕花的木門、走廊和陳舊的樓板上。一樓右邊一間臥室的雕花老式木床和猩紅的絲綢棉被立即抓住所有人的眼球,在這樣的床上睡一晚、做個好夢也許是我們這些現代人唯一的機會,我很霸道的占有了“她”。第一晚,我和西塘相會,她的大紅燈籠和雕花木床讓我的喜愛情不自禁,她帶給我別處沒有的新奇體驗,我帶著做一個古代女人的感覺沉沉睡去……
“嘭、嘭、嘭……”第二天一早,一陣鐵器碰撞發出的敲擊聲將我從睡夢中驚醒,看著小樓和木床,覺得這樣的聲音與西塘寧靜的氛圍真是格格不入。我們沿著青石板古老的小巷,尋找有名的“陸氏小餛飩”小店過早,開始一天的行程。
西塘,這座江南千年古鎮,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人們形象的稱之為“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主要由中間一條古河道連接兩邊的建筑,河流縱橫,水波蕩漾、臨水映人;古河道兩邊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古民居重重疊疊、古色古香、粉墻高聳、瓦屋倒影。呈現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西塘有三多,“橋多、弄多、廊棚多”,現有古橋27座,長廊2000多米,百米以上的弄堂就有5條,1000多米造型古樸的廊棚是一色的黑瓦蓋頂沿河而建連為一體,一派古風猶存的情調,這些幽幽長長的弄堂仿佛是一條時間隧道,把進入古鎮的人帶入久遠的回憶。
我在長椅上悠閑地吃著混沌,看著不遠處很有特色、樣式古香古色的商鋪招牌,游客在小巷行走,他們的腳步放得很慢、很輕,神態休閑自得,仿佛時光回到千年以前。當地兩位阿婆用方言談著話,其中一位手腳麻利地在給剛宰的雞褪毛,語調聽上去細膩綿長,這座“生活著的千年古鎮”既不繁華、更無富甲之態,所有一切都如此樸素、平民、悠閑!但是西塘穿古透今、幽雅從容的獨特魅力卻在不經意間滌蕩著人們沾滿積塵、飽含風霜的心靈,使所有親近她的人深深陶醉!
廊棚和古弄堪稱西塘“雙絕”,當我們穿行于古鎮中最長、最窄的石皮弄,聽著腳下踏著青石板發出清脆的腳步聲,仿佛回到了庭院深深鎖春秋的年代;這里的橋都很有寓意,其中最有名的是臥龍橋和送子來鳳橋,站在橋上,河面上輕柔舒緩的風吹拂著橋上的行人,看著船夫拿著長長的船桿把船從橋的一邊撐到另一邊,水面留下輕淺的漣漪慢慢滑開。
夜晚的西塘是位隱藏于魅惑薄紗下的美人,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如醉如癡,紅燈籠發出的光芒倒影在水中,染紅了整條河道,使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宛若夢境,來西塘的人一定不要錯過西塘夢幻般美麗的夜晚。
與西塘的初次相會,我陶醉在她優雅、與世隔絕的淡定之中,她是與都市近在咫尺、卻是大隱隱于市的瓊瑤仙境,是一處棲息心靈的世外桃源。離開時我與她早已難舍難分——“真想好好做回江南女子長住西塘的小巷,行走于長廊和石拱橋上,不再回到喧囂的都市之中,從此隱居于此,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