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宅村散記
來源:作者:陶復元時間:2012-12-04熱度:0次
時隔10年以后,當我再次來到熟悉的章安街道陳宅村,眼前熟悉的山兵溪仍然像一條巨龍橫臥在陳宅村與李宅村之間。巍巍九子山依舊草木茂密。所不同的是,山村越來越顯得富有現代的氣息。四層樓房比比皆是 。在樓房前流過的水渠經過修整后成為陳宅村民修養生息的場所,水渠的水清澈見底,水底生長著青苔,洗凈了污泥。這情景使我回憶起我在云南麗江老街所見到的水渠。相比陳宅村的水渠,云南麗江的水渠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陳宅村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天臺宗創建人之一五祖章安大灌頂大和尚出家和傳經講道之所。攝靜寺,據歷記載始建于南朝梁時,初名棲道,陳時改為攝靜,隋末章安大師在寺內講經弘法,因地名山兵,故又俗稱山兵寺。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06年,攝靜寺改名為無礙院。現尚存遺址。其中最有名的是南北朝時的彌勒佛造像、南宋時的彌勒佛像座、清乾隆年間王世芳所撰書的重整五祖講臺碑及同期的重興無礙寺記石刻等文物。重整五祖講臺碑,碑文敘述了無礙寺前身攝靜寺創建和灌頂大師事跡,以及后世重整的事跡,碑文又敘述了無礙寺所在的八景。那八景是:
錫杖峰,寺外即能看到,高處直插云霄,尖圓猶如筆鋒,彩霞映射,雁影橫斜,遙映禪林。
浣月溪,去寺數步,一派清泉。援日則群鷗戲水,錦鱗綠萍﹔入夜則月穿波心,微波蕩漾,如萬道銀練鋪于水面。
談經石,循溪而西,松柏參天如蓋,枝間鳥鵲交鳴,與溪水聲聲相聞。不到百步,石橋腳下,四周怪石,或列或跪,相傳為漠頂談經時頑石點頭處。
羅漢嶺,談經石上山損即是。西北層巒疊嶂,南望章安古郡,如在足下,東觀大海,浩浩蕩蕩,與天相接。
翠屏巖智月樓中,晨起曉望,寺之雨山,巖壁峭頭,形如展誥。雨腳新除,煙霧猶凝,豐草映霞,青翠欲滴。
隱龍池,昔灌頂談經,龍隱聽禪。至今池水,久旱不竭。
洗缽泉,小小清泉,一潭寒碧,高僧洗濯,久雨不溢,久旱不枯,平淡中之勝跡。
鎖瀾橋,建于雨水合流之口,便人來往。緩步其上,輕風飄裙,綠野平疇,四望如一。
這攝靜寺所在的八景傳說有待人們去進一步的挖掘、考證、重建恢復。造福于一方黎民百姓。
我們《臺州商報》讀者評委團成員一行在陳宅村村民的引導下,來到山腳下不遠處的叢林中,一段狹長的小溪首先映射入我們的眼簾。小溪分為南北兩支,最后匯合成一支,溪旁邊的巖石被自然水流沖刷得圓滾光滑的,橫陳在溪流周圍。在蘆花掩蔽下,栩栩如生,不到蘆花深處,人是無法被如此美景所吸引。在寧靜中,聞飄飄蘆花的芬芳,聆聽涓涓流水聲。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得不匆匆結束陳宅村的采訪活動,其實九子山上有更多的勝景等待我們去欣賞,期待下次再度造訪。
我們為臺州市區主城區有如此美麗清靜的小山村感到欣慰。這是一個養在農村尚未開發的美麗鄉村,有待有識志士去開拓發展。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