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難求
來源:作者:王偉時間:2013-01-28熱度:0次
懷念家書,在無邊的思念長河里,一次次失望之后,我的心頭結成了厚厚的繭。
我的父母都是極其敬畏知識的人。母親曾是一名鄉村教師,父親因為貧窮,學涯中途含淚輟學,所以二老把我們兄弟幾個的學業看得比什么都重。曾憶兒時,昏黃的油燈下,父親和我們兄弟三人圍坐在餐桌前,我與兄長是在完成作業,父親則忙著寫寫算算,縷縷溫情,點點書香,充溢了我記憶的匣子。
后來父親外出務工,在遙遠的異鄉打拼著一家人的希望,每隔三差五,常有綠衣信使將白色的信封送到家中——那是遠走他鄉的父親對妻兒們濃濃的思念。父親是位細膩的男子,每一次都能將他對母親的思念幻化成一封長長的書信,他也從不冷落我們兄弟三人,每次打開信封我們總能拿到只屬于自己的那一封信。
父親寫給我們的信中大多是叫我們好好聽話,好好學習,有什么困難和需要就和他說之類的話,他寫給母親的信我們卻從未看過,每當我們兄弟幾個高興地拿著自己的信的時候,母親早已一臉幸福地捧著書信躲到角落里了。每當我們兄弟三人調皮地想去偷看母親的信中的內容時,母親總是故作嗔怒狀,訓誡我們自己的信只能自己看,不能偷看別人的信。
興奮地讀完信后,便是更加興奮地回信。昏黃的油燈下,母親帶著我們兄弟三人圍坐在餐桌旁,各寫各的回信,誰也不準偷看。那時我們兄弟幾個識字都十分有限,遇到不會寫的字常常要請教母親。有時,母親嫌我們屢屢打斷她的思路,厭煩了,我們干脆用拼音來代替。依稀的記憶里,我寫的最多的總是那么幾句話,我在功課上又取得了什么樣的進步啦,我又需要什么樣的學習用品啦,希望父親下次回來時給我帶什么樣的好吃的……父親也從沒讓我們失望,每次都盡力滿足我們的要求,記得有一次我寫信說自己需要一本漢語詞典,歲末父親返鄉時,花了一百多塊錢給我買了一本厚厚的辭海,至今這本厚厚的大塊頭仍珍藏在我的案頭。
后來,隨著通訊的漸漸發達,家里有了電話,我們寫信和收信的機會便越來越少。求學路上,我每次打電話回家,母親總是惦記長途費太貴,急急忙忙地叮囑幾句在外要愛惜身體,別不舍得花錢之類的話便催促我早點掛斷電話。再后來,有了網絡,我給父親注冊了一個QQ號,教會了他如何在QQ上面下象棋,卻一直沒能教會他用QQ聊天。每逢思鄉的時候,我常會跑到網上跟父親殺一盤。父子間互有輸贏,然而我卻知道,對電腦操作不甚熟練的父親一定猜不出,界河對岸和他劍拔弩張對弈的竟是他日夜思念的兒子。
我漸漸生出這樣一種感覺,通訊越來越發達了,心與心之間卻似是隔了一層看不見的膜。電話里,思念總是難以啟齒的,遠不似書信中那般暢快淋漓。母親總想把分分秒秒的電話費都節省下來,好讓她遠在異鄉的兒能吃飽一些,穿暖一些,于是,言語便更加局促。
前陣子,家鄉寄來了一個包裹,我急忙拆開,想在里面找到只言片語,然而,我又一次失望了。包裹里,父親寄來一包蝦皮和幾個柿子。他知道他年幼的孫女喜歡吃蝦皮,然而因為價格的原因我又常常舍不得買,所以他便寄過來了;柿子是自家的柿樹上結的,柿樹是女兒出生后的那個春天我手植的,父親說柿樹是我栽的,一定要讓我嘗嘗柿子的味道。我只能從包裹單的地址欄上,尋著父親的字跡,嗅著家鄉的味道,淚流滿面。
在我綿綿不絕的鄉愁里,我懷念著家書的味道,然而一次次的失望之后,我只能喃喃地感嘆,家書抵萬金,家書難求啊!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