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蘭風寺記(之二)
周偉苠
丁亥冬至,吾曾匆忙執筆,撰《重修蘭風寺記》,并于次年刻碑建亭于寺之一隅。
建碑亭時,法航住持正與塵世隔絕,閉關靜修七七四十九天。
出關當日,吾與國良兄偕眾僧、居士、信眾開鎖迎接,見其面容清癯,鬢須連腮。到大殿念回向謁,拈香上供。其時佛光普照,顯神圣法輪。
自此,法航佛法精進。乃重新規劃,塑羅漢堂。吾亦發愿助新建玉佛殿。玉佛殿建于萬佛樓東側,本師釋迦牟尼玉身臥佛安祥雍容,呈大徹大悟、得大自在之法相。羅漢堂塑于藏經樓下,500羅漢栩栩如生,千姿百態。既有睿智安祥、莊重嚴肅之法相,亦有濃須密胡、怒目威武之形態,更有隨意自在、和藹活潑之體態。
壬辰年初,又大興土木,翻建大雄寶殿和兩側之觀音殿、地藏殿。昔千年古剎,現已初現風姿。
與寺相連之緣忠苑亦在昔日采石宕口建成,綠樹碧水,亭臺樓閣,為休憩禪修之絕佳去處。遂補記之。
壬辰盛夏于和宜居
附:重修蘭風寺記
重修蘭風寺記
丁亥春,與陸衡兄同往姑蘇城西鹿山之側的蘭風寺。法航住持言詞懇切,囑余作文,陸兄留墨,見證蘭風寺重建。
蘭風寺原名景福庵,始建于元代建德二年(公元1298年)。清乾隆年間,高僧蘭風住持寺院,故又名蘭風塔院。鼎盛時有僧舍300余間,塔院氣勢雄偉,僧眾過百,香火旺盛。蘭風祖師不僅佛法深厚,而且醫術高明,深得當地百姓愛戴。他為鄉民治病療傷,帶領僧人為山下村民抗旱保苗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
蘭風寺歷經興廢。近代內戰連綿,異族入侵,古寺也未能幸免。
佛歷2545年(公元2001年),法航法師來到鹿山之側,在滸墅關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蔣國良先生支持和眾姓護法、居士幫助下,著手重建700歲古寺。歷經7個春秋,初具規模。
今日蘭風寺飛檐回廊,亭臺樓閣,寒燈鐘磬,香煙繚繞,極具江南古寺端莊、清幽之風。大雄寶殿氣勢恢宏,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和念佛堂、藏經閣等錯落有致,云軒迴廊,清靜莊嚴。高15米,分三層供奉上萬尊佛像的萬佛樓的開光,標志著蘭風寺的發揚光大。那萬尊寶相靈動的佛像,引來四方眾多法緣佛眾。鹿山之巔的景福鐘樓,鑄就江南第一高鐘,每年除夕,景福鐘與寒山寺辭舊迎新的鐘聲遙相呼應,傳遍四方。山腰的天然祥石“鹿山賜?!迸c山下的寺院、昔日開山采石遺下的觀音、壽星石渾然一體,蔚為壯觀。
在法航住持諸多充滿智慧機理的語言中,我記住了他常說的一句話:“只要有信心就有未來,只要有佛法,自然有辦法”。蘭風寺的重建也印證了這樣的道理。
鹿山,因春秋時吳王在此養鹿而得名。今日鹿山腳下,蘭風古寺,木魚篤篤,梵唄聲聲,禪誦雍和,人天共喜。
記于丁亥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