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會員原創/散文

蓋州拾零

來源:作者:于學忠時間:2013-03-01熱度:0

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藍海的饋贈,青山的恩賜。這里,大清河婉約清新的文化和渤海粗獷豪邁的文化,相遇了、交融了。悠悠歲月,刀耕火種的光芒不減,徐徐古風,兼容并蓄的底蘊仍存,古老的蓋州煥發著青春,年輕的蓋州蓬勃著活力,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地,我們仿佛聆聽到了蓋州挺進“藍海”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磅礴的潮聲。
   聽 聆聽蓋州歷史足音
  “叮、叮、叮、叮……”聽,那是新石器時期我們的先人在打鑿石器的聲音,這聲音飽滿、鏗鏘,穿越歷史迢迢長河,滿載著光亮與希望,響徹古今。古辰州的文明有多少年?“遠古石棚”遺址用沉默的石斧、玉鑿、骨鏃以及殘留陶器,告訴人們,在這塊土地上,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居住,古辰州的文明,就是從這里起步,是這些遠古的先人們用石斧、石錛開鑿了的古老的辰州文化。星移物換,風吹雨蝕,石棚古跡是歷史的見證。追溯石棚古跡的淵源和變遷,從中便可尋悉遼東古城__蓋州的燦爛文化和歷史蹤跡……
   世界上的石文化五光十色,而僅為這五塊巨石為主題的古代“石棚文化”,的確使人感到新鮮和好奇,論其數量和密度而言,蓋州地區當屬首位,據目前所知,二臺鄉的石棚古跡是營口地區,乃至遼東半島石棚中僅存最好,規模最大的;石棚古跡是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銅器時代的一種墓葬,屬巨石文化,從歷史資料看,也是國內現存最大的山石遺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棚,素有“亞洲金字塔”之稱的新石器時期墓葬、可謂“世界之最”。
   “大石棚支撐著天與地,祖輩們的智慧拓荒原”。這一遺址的發掘和保護,對研究蓋州新石器時代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和文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標尺,并將蓋州人類活動歷史向前推進了4000余年。叮叮咚咚之間,我們恍若看到了幾千年前浮渡河邊的祖先們正不知疲倦地勞動著,充滿張力地生活著。
   “沙、沙、沙……”,那是海浪呼嘯的聲音,潮起潮落,月圓月缺,河海泥沙淤漲、聚落,蓋州,伴著海浪聲一日日地延伸,日子也在這潮聲之中激烈而又有序地流淌著。地處渤海遼東灣東岸,依山傍海,物產豐富。由于河海的作用,長流泥沙向西推移,被海浪侵蝕的泥沙西下沉積,地貌特征為“六山三水一分田”,屬遼南丘陵地帶,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和東南部為高山和丘陵,西部和北部為平原。這片熱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東到西,經歷了漫長的河海泥沙沉積、成陸,海岸線均勻向西擴展的漸進過程。如今,在蓋州這片大海賜與的土地上,一個具有現代氣息的城市已悄然形成。無論是縱觀,還是鳥瞰,她都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一片蘊藏著潛在優勢的土地,一片充滿希望和生命力的土地。
   濤聲依舊,流轉歷經幾千年的風雨云煙,風雨之間,“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忽遠忽近地嬉笑傳來,繁衍著,幻化成一幅幅“海市蜃樓”圖景展現在我們眼前。蓋州瀕臨遼東灣,自古盛產水果,歷史上曾是全國著名的“水果之鄉”之一,也曾因境內的“物華天寶”而聞名天下。據史料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就是商賈云集的遼東重鎮。清代中葉,成為東北的“財貨通衢”,“名聞八閩,聲達三江”。蓋州地域和地名的變遷也是緊密相連——蓋縣原蓋平縣,為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明代蓋州衛而設。據史料記載,蓋縣境內,漢時設平郭縣。金、元、明代設蓋州。“蓋平”之名,是取“蓋州”、“平郭”兩個歷文地名的首字而得。1965年經國務院決定,改名為蓋縣。1991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蓋州市。
   的確,蓋州如“蓋”、特指舊時“蓋世無雙”之意,如“州”、顧名思義為“州山壯美”之說。石器激烈的碰撞,海浪激情的翻滾,通商惠工的涌動,歷史便在這種種充滿生活氣息的聲響之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如今的蓋州,新建廠房,鱗次櫛比;大型企業,數億投資;寬闊道路,縱橫交錯;高檔小區,拔地而起……21世紀的蓋州,正抓住機遇,實施“五大板塊”戰略向海洋求發展,以全新的面貌深化轉變,以充滿節奏感的步伐加速前行。
    品 從他們身上品讀蓋州
   悠悠歲月,歷史的營養,潤澤著蓋州,豐富著蓋州,養成獨特而又迷人的人文氣質。翻開蓋州千年歷史的名人冊,一個個名字,閃光、奪目,光耀千秋。他們,或是土生土長于蓋州,或是曾經在蓋州生活過,或是從蓋州走出去,古往今來,這些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使蓋州有了人杰地靈的美譽。
   自古辰州多才子,辰州自古書畫鄉,蓋州悠久深厚的文化根基,孕育了蓋州人才輩出。在金代就有王庭筠,龐鑄,而王庭筠在中國美術史的地位可以說當屬佼佼者,在臺北故宮藏有他一副書法做品,當屬“奇寶”,其身價應在唐寅之上;在清代早期,于成龍,卞永譽,都曾在皇宮內任職,其書畫造詣也更為帝王賞識,其書作民間不多見,偶有其作,已必成瑰寶無疑,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到晚清,姚正鏞官居江蘇和海南,書法名響江南;民國時期的丁孝虎,其書法在東北和京津地區都有很深的影響。而時任蓋平縣令的辛廣瑞,胡永年,也都擅于潑墨揮毫。而胡永年書畫全能,在國內當時知名度很高,在美術史上也有一席。當代書家還有很多,如馮大中、郭華、姜黎、朱長仁、張金環等正是有了他們的貢獻,才使得蓋州書名鼎盛,今被譽“書法之鄉”,實不虛名也!
   心懷蒼生,這里有一群以自己獨特人格做出醒世典范的大家。清朝歷史上有兩個于成龍,皆以“清忠疆直”著名于世。其一是山西永寧于成龍,字北溟,官至兩江總督、兵部尚書,卒后謚號清端,加贈太子太保。另一位是奉天蓋平于成龍,屬漢軍鑲黃旗人,曾任直隸巡撫、鑲紅旗漢軍都統、河道總督、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書等職,加贈太子少保,卒后謚號襄勤。當時民間流傳謠諺:“前于后于,百姓安居”。此為官,清廉的政風、努力的作為、善待黎民的熱心,使得百姓至今記著他們;清代名臣卞三元,文武雙全,政績卓著;仙風道骨的教育家匡扶,他關心人生的現實問題,肯定人的物質欲望的合理性,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匡”,糾正,幫助之意,意為“‘匡’正‘扶’持”,輔佐;“尊身立本”,他的思想澤及后代子孫。
  高風亮節,這里有一群胸懷祖國,胸懷正義的戰斗者。“血肉烈烈試貞情”革命作家花喜露,以筆作槍投入抗戰,不幸英年早逝,臨終前仍念念不忘“我是中國人”;“悄然離家赴國難”的楊運,誓死不屈,光昭日月。還有像53245部隊副政委寧成功烈士一樣“為國家效死,重于泰山;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生死之間,在乎自擇!”為了幸福的今天,無數個先烈就選擇忠誠與國家,不屈氣節,為了國家利益,不惜犧牲,“立德立功,永垂不朽”都是蓋州的驕傲。
  熠熠生輝,這里有一群在各個領域勤奮建樹的大師。“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沈延毅老先生無愧為一代碑學宗師;“高尚的人格,萬古長青樹”!這就是呂公眉先生文品的獨特與人格的高尚,垂范后世,永遠值得人們去學習與懷念;全國著名的文學藝術家鄭恩波,將外國文學的精髓介紹給國人,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的講壇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操著蓋州方言的聲音;《蘇武牧羊》的作者蔣蔭棠,傾心傾注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升華為一段千古的絕唱,在文學藝術道路上永遠年輕;文心鑄魂的“老牛不知年,有耕則樂”老同志王延琪,在歷史長河的涌動中與文學結緣,為時代塑像,情動于衷
,努力寫出更多至真至美的文學之魂。“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那是傳紀作家張顯久在為“寫青史英雄人物,當激揚文字歌者”的吶喊,土生土長于蓋州的他,和勞苦大眾同呼吸共命運,用他那支書寫人間冷暖的妙筆,廣泛而深刻地謳歌了與時代同步蓋州的社會發展、人文歷史詩篇……都是蓋州的自豪。
放眼蓋州,無論是“過去時”、“現在時”還是“未來時”,這塊土地上始終是人才輩出、一脈相承、充滿生機和希望。
 
  
  觀 城市旖旎風光
  一座城市總有一絲半縷的特征可資追憶,而一座城市的美麗,最先感觸到的無疑是她美麗的容顏,城市的景像猶如城市的臉孔,讓人一睹而深鐫于心。
  這是一座古今交融的城市,當面紗揚起,露出面色紅潤朝氣蓬勃的臉龐,蓋州,如同一名青春的少女,俯拾皆是的名景、美景,是她秀美的容顏。
遠古石棚。4000多年前,蓋州先民生活的聚集地,石斧、玉鑿、骨鏃以及數殘留陶器,上世紀80年代,這些帶著新石器時代印記的祖先遺存,沉寂千年后呈現在了世人面前,將蓋州人類活動歷史向前推進了2000余年。
蓋州是東北地區佛教文化,歷史積淀最為深厚、悠久的一座城市。蓋州城素有“得圓心愿、法喜充滿”之稱。蓋州有聲譽國內的慈航寺,位于東城境內,建于山腰,三面環山,南臨一水,“玉帶纏腰”顯得雄偉自然。還有始建于明洪武五年至九年(1372一1376年)的鐘鼓樓,整個建筑古樸典雅,巍峨壯觀;上帝廟,本名玄貞觀,又稱玄帝廟,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清以來幾次修繕。上帝廟以融匯元明兩代的建筑風格和民間特點、建筑雄偉壯觀而著稱,全木架結構,形制奇特,工藝精湛,彩繪傳神。還有現存古建筑普濟寺、清真寺、財神廟以及南關古民居等,保留了蓋州城的古樸風貌;蓋州——古風古韻古文化,好山好水好風光!
  皎潔古樓月色。這座位于蓋州市中心偏南,昂然屹立在蓋州古城的南北中軸線上,從明代一路走來,悠悠訴說著古城區的佚事、滄海桑田的變化,講述著蓋州的過去和現在。
  沈延毅故居,它與蓋州古文化標志性建筑上帝廟、鐘鼓樓、明清一條街古建筑連成一線,構成蓋州市內獨具特色的風景,建筑設計構思精到,匠心獨具,仿佛屹立的老者,帶著滿身的故事,等待著對一個個游人將件件往事訴說。
  這里還有很多旅游資源,蓋州景色之美,曾被譽為“北國江南”。美在一個“多”字上,多是蓋州的風物人文,也是美的主旋律。“清河碧波”、“古樓月色”、“鐵塔夕照”、“赤峰插云”、“北海龍宮”、“灶突高聳”、“青石古關”、“石門秋湖”處處生景、景景生情;很多民俗旅游資源,如二臺鄉“鑫源山莊”、萬福“
圣水人家”;很多紅色旅游資源,如“楊運烈士墓遺址”等;很多綠色風光資源,如“青龍山森林公園”……多情山水、多元文化、多彩蓋州!魅力之處是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這里旖旎著生機勃發的獨特風光。
  漫步蓋州,雙眼被處處美景牽引,隨處都能激發起我們源自心底的激動和慨嘆。
看,寬闊的仙人島能源化工區港城大道猶如將現代文明快速遞送到大海懷抱的“港城天路”。作為“黃金海岸”主干道,則可謂“寶馬雕車香滿路”,精致,令人賞心悅目;白沙灣海濱的那一排排隨時可供人們小憩的板凳總在無意中散發淺淺的溫暖。看,風情萬種的清河帶狀公園,如夢幻中的美人,美得炫人眼目,典雅大方的華燈襯得夜色旖旎多姿。看,悠久美麗的秀龍山公園,新興的北海公園等為蓋州城添上一筆筆水綠的亮點。看,虹溪谷溫泉,“福溪洞天·琴海八泉”,造型于古雅中透出現代氣息,內部精妙的功能設計,多角度地展現著蓋州千年歷史輝煌和昂首闊步的發展。看,“奕豐.泉天下”文化廣場上,晨光中人民太極流暢、夜色里舞姿搖曳著幸福,美輪美奐的市民廣場,音樂噴泉、水幕電影、亮化照明一應俱全,市民群眾游覽其間,絲絲音樂蕩漾耳畔,柔美燈光閃閃爍爍,好一幅溫馨畫卷。看,仿若搖曳在紅酒里洋溢著西式風情的濱海新天地,仙人島能源化工區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上率先崛起的一個重要節點,正在成為北方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大型石化基地和遼寧沿海經濟帶上新的增長極;看,位于蓋州西部沿海的北海新區,“兩心一都”高起點規劃,未來,在這里將成為營口、蓋州新的城市行政、商貿、文化中心和區域聯盟合作示范區,打造中國電機之都;看,隨著蓋州文化古城開發改造,新老城區同步協調發展,為未來沈陽、大連之間建設新的大型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看,素有“遼南溫泉第一鎮”美譽的雙臺溫泉休閑度假區,境內溫泉資源十分豐富,溫泉面積、儲量、水溫居東北之首,這里以溫泉資源為核心,以生態體驗為特色,包括溫泉旅游度假、溫泉養生、時尚運動、商務會議、生態人居、觀光農業等多個領域;看,依托東部山區優越的自然資源——綠色生態農業區,正在打造“碧水藍天”,這里形成以生態農業、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特色農業為主體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看,這里處處都是美麗的宜居地。隆仁、名人、新金都大酒店等現代商業場所,更讓美麗的蓋州散發著現代城市氣息。漫步這座城市,一份份香濃灑落城市的中心和街角,咖啡廳、休閑吧,處處開花,繁榮著商家的“夜經濟”,繽紛著人們的“慢生活”。
 
  
  賞 物華天寶的城市珍藏
  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珍藏,其珍藏者,皆為該地物產精華,正所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在蓋州這塊豐腴的土地上,一個個造物精品經過歷史的篩選,被城市悉數珍藏。
“遼劇花綻放,藝苑飄奇香”,蓋州遼南戲劇是遼劇的起源。遼劇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產生在遼寧省的地方戲曲劇種。初期稱“影劇”“影調戲”,又稱“蓋平戲”。它一經誕生,就顯示出強勁的藝術生命力,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根據劇種母體的稱謂和產生的地域關系,1963年,經遼寧省委、省政府批準定名為遼南戲。今年年初,從遼南戲藝術的發展需要出發,遼寧省文化廳決定將其改稱遼劇。遼劇誕生后,為了更好地表現生活,滿足觀眾不斷更新的欣賞需求,在確保劇種音樂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革新與發展,使遼劇音樂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完善,唱腔豐富、板式齊全、曲調優美、通俗流暢、地方韻味濃郁,有表現多種情感的功能。
蓋州皮影,又稱遼南皮影,起源于明代萬歷年間,是中國皮影藝術體系中的一個主要支脈,長期流傳于遼南地區,并遠播吉林、黑龍江一帶,蓋州市民間皮影藝術團先后六次在遼寧省皮影調演中榮獲金、銀、銅獎。2008年,蓋州皮影被批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蓋州皮影戲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獨特的造型工藝及原生態的遼南民間唱腔、音樂、影卷、唱詞格式見長,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美學模式。近十幾年來,蓋州皮影傳承人林敏與素有“東北皮影張”之稱的丈夫張永夫為傳承和發展皮影做了大量工作,他們除親自動手刻制皮影外,還不惜財力心血在民間到處收購各時代“影人”。林敏個人曾向國家博物館捐贈明清時代影人3000多件,其作品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中國故事”文化展示中展出。如今,林敏組建的蓋州皮影藝術團每年都要演出200多場,讓百姓享受到“色香味”俱全的皮影大餐。
蓋州是遼南高蹺秧歌及東北大秧歌的發源地。在蓋州秧歌藝人的不斷傳承、創新下,蓋州高蹺秧歌以其鮮明的特征、完美的藝術風格和獨有的遼南地方特色備受全國矚目,并于2008年被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蓋州現在有秧歌隊30多支,其中高蹺秧歌隊3支。每年除于正月十五舉辦大型高蹺秧歌比賽外,全市年均舉辦各種秧歌會上百場,并多次參加遼寧省和北京市組織的秧歌表演和比賽。
“蓋州風箏工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蓋州風箏在第2屆、第4屆北京國際風箏賽會獲“優勝獎”;在文化部及東北三省民間美術展上獲“突出貢獻獎”。蓋州風箏的優秀代表,風箏傳承人趙秉泉建立了風箏博物館,收藏大量的風箏精品。在首屆中國民族文化博覽會上,兼具風箏制作與書畫藝術于一身的趙秉泉,不但現場制作風箏,還揮毫潑墨,吟詩作畫,被評委授予“奇能絕技表演獎”。
蓋州是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縣、國家無公害水果示范縣、國家秸稈養羊示范縣,是全國重要的優質果品生產和出口基地、海蜇生產和出口基地和中國絨山羊生產基地。
 到蓋州怎能不吃一回海蜇餐,在蓋州,海蜇漁業有悠久的歷史,古往今來,海蜇食品成為蓋州人招待客人的保留“曲目”,人謂之“吃一回,想三年”,它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鈣質、碘質以及多種維生素,且有清熱解毒、化痰軟堅、降壓消腫之功效,經常食用,益處無窮,符合當代人所追求的膳食養生,因而民間常有“吃碗海蜇絲,賽過老壽星”之說;因風味獨特,博得各來賓稱贊,從此聲名大振。小小一碗海蜇餐折射出蓋州地區生活富足、品味高雅。蓋州是全國海蜇生產和出口基地,毫不夸張地說,海產品是蓋州餐飲的一張名片。
  蓋州絨山羊譽名為“國寶”。蓋州的柞蠶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東北柞蠶專業生產基地,宜養柞蠶面積百萬畝,蓋州市榜式堡鎮是全國絲絹加工第一鎮,以柞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昆蟲。
    蓋州農產品資源豐富,農、林、牧、副、漁各業興旺發達,素有“北方大農業縮影”之稱。初步形成了水果、水產、畜牧、白色農業四大主導產業。蓋州絨山羊被譽為“國寶”,海蜇產量居全國之首;從果型大小、色澤到內在品質均適應市場需求,產品十分暢銷,甜透大江南北。近年來,被國家確定為農業產業化示范縣、無公害水果示范縣、秸稈養羊示范縣,是全國重要的優質果品生產和出口基地、海蜇生產和出口基地、絨山羊生產基地,品牌更響了,名氣更大了……
  “一鄉一特”、“一村一品”……一個個標識著蓋州的名品特產,走了出去,在大千世界的舞臺上熠熠生輝。  
看,位于市委、市政府大院門前的拓荒牛雕像是蓋州開拓進取精神的象征,“5+2”“白+黑”,吃苦耐勞,肯干實干,不空談,重行動,是蓋州改革開放中創業者的象征;拓荒牛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應具有的精神。拓荒牛粗獷雄偉,重心向前,堅韌不拔,是剛毅和力量的象征,是事業成功,吉祥和幸福的守護神。如今的蓋州,蓋州市“五大板塊”繪就縣域經濟發展新藍圖……
 
 
        (于學忠)
  
   (編輯:作家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真乱全集mangent| 日本大片免aaa费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五月综合| 色吊丝永久在线观看最新免费|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做暧暧免费小视频|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点|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欧美一级二级三级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最好的精华液| 污污的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中国特黄一级片|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琪琪色原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热99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三级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鸣人向纲手开炮| 天天躁天天碰天天看|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 2021av在线视频| 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色八a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1黑丝国产线观看免费| 好爽好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