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新春吃春卷
來源:作者:朱玉富時間:2013-03-02熱度:0次
“姹紫嫣紅一簾卷,常做百姓席上賓,炸就玉盤檌金色,香酥留味滿腔春”。家鄉(xiāng)魯中有一種食俗——吃春卷。每到來年的春天,家家會用野菜制作春卷吃,意味“咬春”。陽光明媚的春日,農(nóng)家樂飯莊、街頭小吃攤做春卷皮的攤販一個挨著一個,隨著春天的升溫,踏春人的增多,春卷的價格一天一個價格的上漲。春卷,又稱春餅、春盤,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魯中小吃。在古人的心目中,春卷、春餅也是春的象征。
吃春卷,迎春天,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晉代,大興于唐朝。《關中記》說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并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立春之日吃春卷被稱為“咬春”,意思是防病去災,迎接新的一個春天的到來。宋代陸游也有詩句云:“春日春盤節(jié)日新”。到了明清兩朝,吃春卷更是風行。《明宮史•飲食好尚》就有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勛戚、內(nèi)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清朝的滿漢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點中,春卷是九道點心之一。
其實,春卷的做法非常簡單。首先,將面粉加水和成面團,面團要比水餃面團稀一點,在燒熱的鐵鍋上抹上或電餅鐺上薄薄的一層油,再把面糊攤上,用文火烤成白色變焦為止,一張張薄如蟬翼的面皮就大功告成了。而春卷的口味,則取決于餡料和個人的口味嗜好而制作了。
隨著人們對有機、綠色食品的青睞,野菜、野蒜、野韭菜也被請進春卷餡料,但在魯中地區(qū)最常見的一般餡原料主要以韭菜、芹菜、鮮肉、菠菜、椿芽、辣椒、粉絲、土豆絲等為主,也可根據(jù)口味、或油或淡調(diào)配,然后逐一包進面皮中,形成長兩三寸、寬半寸左右的圓柱體形狀。在春卷里添加椿芽也是獨家的春卷秘方,少許添加點椿芽末料,不僅使味道更為獨特,也更有迎接春天“青頭”的意味了。
春卷不僅食用起來方便、也經(jīng)濟實惠,經(jīng)過油炸出鍋,便可以食用了。油溫不能過高,八成熱,放春卷下去,慢慢加溫,炸到兩邊焦黃就可以出鍋,外皮焦黃清脆,配著卷在里面咯吱咯吱作響的蔬菜,一軟一硬,吃起來口感也較為爽滑,趁熱吃,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寧舍一錠金,不舍一卷春”。“吃‘春卷’輕輕用力一咬!滿嘴生津,滿口的嘴嚼飽含的全是春天的味道,“嘎嘣”一聲咬出了一個春天的末梢!
作者: 朱玉富 聯(lián)系電話:15264381169
電子郵箱:zbwbzyf@163.com QQ:1052171498
(編輯: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