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革命先驅吳玉章故居
來源:作者:李道華時間:2013-03-19熱度:0次
吳玉章是何人?也許許多人不太熟悉。吳玉章,中國革命先驅,鄧小平稱他是我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毛澤東則親自為他祝壽。
2012年3月,正是春游好時節,田野里的油菜花把大地打扮得金光燦爛。我到自貢市榮縣采訪,一個偶然機會,路過吳玉章故居,于是順道去故居游覽了一番。
一
吳玉章故居位于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雙石鎮蔡家堰村六組,距縣城14公里,自貢市32公里。1988年為紀念吳老誕辰110周年,國家撥專款在舊居之西重建吳玉章故居和陳列館.1991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玉章故居陳列館現已成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到吳玉章故居時,已近傍晚,但陽光還好。從雙石路上沿一條岔路進去,穿過一座舊式牌坊,就到了故居門前。
故居原尚存土木結構房屋三間,其中兩間有樓,占地面積96平方米。1958年,吳玉章回榮縣,將舊宅捐贈辦師范。1983年師范搬遷后,辦起蔡家堰中學(今名玉章中學)。如今擴建和改造后的故居,占地面積達到2萬3千多平方米,由故居陳列館、吳玉章與夫人合葬墓、樹人苑三部分組成。
故居為青瓦白墻,具有典型的川南民居特色。站在故居大門前,抬頭可見門楣上不僅有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題匾“吳玉章故居”,院壩正中吳玉章半身雕像基座正面上還刻有鄧小平的題詞,就連堂屋門楣上懸掛的匾額“革命前軀”,也是徐向前元帥所題寫。堂屋內陳列著吳玉章60和70大壽時,毛澤東、董必武,謝覺哉等同志的賀詞、壽詩。堂屋之右陳列著吳玉章的遺物及革命一家的圖片;堂屋之左陳列著家鄉人民懷念吳玉章的圖片。可見吳玉章在黨和人民心中的分量。
沿故居邊一條蜿蜒的小路從右往上走,登上一個斜斜的山坡,就是吳玉章墓。墓前寬大而空曠,一尊紅色的大理石基座上,一枚中國共產黨黨徽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金光,座上塑著吳玉章半身像。像后的山壁則刻著吳玉章的生平介紹。這是何等的輝煌與榮耀!一條長長的石欄桿宛如一條長龍將墓地圍著,站在欄桿邊,朝山下望去,清澈的“故居湖”就會自然跳入眼中,一株盛開的紅梅站立湖邊,將整個身影投入到湖水之中,綠樹掩映的故居頓時增添了幾多色彩。而故居中那獨具神奇色彩的“回音地”、“不涸泉”則更吸引了我的眼球。慢步在這銀杏、桂花、黃桷蘭、榕樹等花木之下,我的思緒開始飛翔。
二
少有大志,勤學不倦,這是人們對吳玉章的一生評價。
翻開吳玉章簡歷,我們不難發現,他的確是一位我們值得崇敬的革命先驅:1903年,吳玉章留學日本并加入同盟會,主持《四川》雜志,1911年受命回川發動起義,與同鄉龍鳴劍、王天杰共同舉事,于9月25日宣布榮縣獨立,建立榮縣軍政府而開起義之先河。后又組建內江軍政府,再赴重慶舉事。辛亥革命后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而遭通緝被迫流亡法國,與蔡元培等組織留法勤工儉學會,1924年初回川在成都與楊闇公秘密成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留任在國民黨中工作而成為國民黨中央九大核心人物之一。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1928年到1937年,由黨派往蘇聯、法國和西歐工作,參加過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1938年回國后,歷任陜甘寧邊區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魯迅藝術學院院長、華北大學校長等職,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一起,被譽為我黨著名的“延安五老”。1945年12月隨周恩來一起去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籌建。建國后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66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
三
吳老一生勤奮學習,治學嚴謹,他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創辦了一系列大學,這些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后都成為了中國教育界鼎鼎大名的大學,為新中國培養了最早的一批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人才。吳玉章是中國教育工會首屆主席,在長期革命教育實踐中,倡導根據文字的科學化、國際化和大眾化原則,推行漢字簡化和漢語拼音方案,以利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和推廣普通話,促進經濟建設和文化革命。他曾寫詩自律道“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其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歷史文集》、《吳玉章回憶錄》。
吳老歷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討袁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建設而成為跨世紀的革命老人。
他曾說,“能夠獻身于自己祖國的事業,為實現理想而斗爭,這是最光榮不過的事情了。”他這樣說,也這樣做。難怪1940年1月15日,黨中央為表彰吳玉章的革命功績,為他補行了六十壽辰(本是1938年12月30日)的慶祝大會。中共中央發了賀詞,毛澤東親臨致祝詞,稱贊他:“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的有益于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于青年,一貫的有益于革命,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呵”。
四
春天的川南丘陵是迷人的,那高高低低連綿不斷的山坡上,到處生長著青青的麥苗,盛開著金燦燦的油菜花,還有田邊地頭上開著的白色梨花、紅色桃花,把大地裝扮成一幅巨大的水粉畫。7、8個年輕人也來到這里,饒有興致地走進故居,仔細參觀吳玉章陳列館。兩個老年人散坐在故居門前的空地上閑聊著,一條黃色的小狗從我面前慢慢走過,一切是那么安靜、那么祥和,置身在這如詩如畫的山野田園中,胸中涌動的是對這位偉大地革命家教育家無限崇敬之情.吳老一生對人民最大的貢獻,是在教育上。他參加革命后,主要工作和精力都在從事我們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從建立魯迅藝術學院、華北大學到中國人民大學,為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培養了許多人才。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應該是吳老一生的真實寫照.
落葉終歸根,當吳老的骨灰回到故鄉時,家鄉人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躺在故鄉溫暖的懷抱里,吳老可以靜靜的長眠了。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