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神奇的老殷
來源:作者:熊永樹時間:2013-04-07熱度:0次
平凡而神奇的老殷
早晨上班,在電梯口碰到老殷,看見他的額頭上有一道新鮮的皮外傷,在蒼老而略顯疲憊的臉上顯得很醒目,便關切地問道:“怎么啦?”老殷笑呵呵地說,最近下鄉搞地質災害汛前檢查,在榔坪爬鷹嘴巖時,被尖角巖頭掛了。望著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一種敬意油然而生。
老殷名叫殷作炎,老百姓都尊稱他為“殷專家”。他出生在大武漢,1968年知青下鄉來到長陽,今年已經6 5歲,退休前是長陽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股負責人,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0多年。退休后,局長給他做工作,讓他繼續留下來,帶一帶年輕同志。他滿口答應,繼續風里來雨里去摸爬滾打在地災防治的一線,一干又是4年。
老殷不是科班出生,但他愛學習,肯鉆研,樂吃苦,他每次出地災現場都認真做了筆錄,反復琢磨,積累經驗,二十年里他做了二十多本厚厚的筆記。正是憑這種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他成為長陽干部群眾公認的地災防治專家。在群眾中流傳著不少“殷專家”的神奇故事。有一次,在當時的麻池鄉的八丈巖村一個叫掌兒坪的地方發生了滑坡險情,老殷連夜趕到現場,發生險情的面積較大,地上有十幾條的不規則裂縫,局部地方有塌陷,涉及12戶38人,人心惶惶,驚恐萬分。老殷冒著大雨仔細查看了現場,然后召開鄉村干部群眾座談會,他向大家認真分析了險情發生的誘因、發展趨勢,最后得出結論,此處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滑坡,不會危及住戶的人生安全。當時參會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面面相覷,用疑惑的眼光望著老殷說不出話來。老殷平靜地說,我以一個老黨員的人格向大家保證,大家可以放心回去住。事后驗證老殷的判斷是科學準確的,這里沒有發生滑坡,十幾戶房屋至今安然無恙。還有一次,鴨子口鄉馬連坪村一個叫西寨的地方,群眾反映地面出現裂縫,涉及3戶13人,老殷察看現場后,對村組干部交待說,此處一遇大雨肯定會滑坡,必須趁天晴迅速組織險區的3個農戶搬遷,由于當時正值天旱,村組干部和農戶有點將信將疑,老殷神情嚴肅地說,必須立即搬,不搬肯定要出人命的。村組干部組織群眾幫3個農戶將房屋拆除,木料、家具、牲畜和人全部遷出,第9天,一場大雨,滑坡下來將3個農戶的屋場全部掩埋。老百姓說,老殷的眼睛真神!
老殷說,干地質災害責任重大,必須牢記兩個第一:險情就是命令,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必須到達地質災害發生的源頭看第一現場。有一年的正月初七,龍舟坪鎮的厚風溪村的天柱山發生巖崩險情,老殷趕到現場時,已是傍晚時分,他迅速與當地政府會商采取果斷措施,對可能受威脅的17戶53名群眾連夜進行了轉移。第二天,雨雪交加,大霧彌漫,要弄清情況,就必須上山,但在這種惡劣天氣和不明環境下上山,要冒生命危險。老殷還是毅然決定上山。他頂著紛飛的雨雪,在陡峭的山巖上,手腳并用,向上攀爬,不時有石頭從山上滾下來,沿途撞擊林木落到溝底發出巨大響聲,令人膽膻心驚。老殷咬緊牙關堅持爬到巖崩源頭,弄清情況,劃定險區范圍,落實搬遷避讓措施,使巖崩險情化險為夷,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老殷的老家就在漢陽的古琴臺,是鐘子期和伯伢相遇的地方,但他一輩子都奔波在地災防治的現場,很少回家,連父母去逝都不在身邊。如今,他的兩個兒子都在廈門,多次接他去。他說,單位需要我,老百姓信得過我,我又怎么舍得離開呢!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熊永樹)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