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兩不厭(外一篇)
來源:作者:章校中時間:2013-04-11熱度:0次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萬物知己
才是我詩
——《讀詩》·校中
天海,鋪開蔚藍,誘惑所有的羽翅。呼朋引伴的鳥兒,飛出懸懸而望的眸子。那隱去的翅膀,怎么沒有在心頭上裝裱出任何的痕跡?一根松針落地,引發些許的回聲。一朵輕柔的白云,悠閑地坐在一處峰青上小憩,又慢悠悠地起身走了。有可能,她是聽到遠處大海的召喚。
陽光孤色,獨處寥廓的長空。一山青青,亦無簫聲穿越竹林。寂寥的心境,在心上發酵,變成一種仰望的姿態,那是一種難耐的渴盼。紅塵遙遠,寂空黛山。過往的春息,呼嘯的翅膀,枝頭的花朵,漣漪的溪河;還有風過松陣,一株菩提,一支鳥語,一笛云淡風輕的密碼。
而今天地之間,云去也,鳥遠無,敬亭山默默無言,詩人默默無言。看山,山也看我。心有靈犀,深情山青。無須悲涼天際空白,也無須憂愁山石寒意。發酵的仰望已成酒了,昔日舉杯邀明月,今天會約敬亭山。知我者,敬亭山也。
萬物知己,才是我詩。
意蘊敬亭山
敬亭山,黃山支脈,宣州水陽江畔。敬亭山,江南詩山,千年名人揮毫作詩,尤李白《獨坐敬亭山》為最,成千古絕唱。
四月,我入敬亭山。穿過石門坊,見詩仙雕塑,造型簡捷,氣質非常。想《獨坐敬亭山》,應是公元753年,在詩人棄官長安十年之后。飄泊,辛酸,倍添孤獨寂寞。
獨坐敬亭山,一“看”,二“坐”。“坐”出孤獨寂寞,“看”出孤獨思想。鳥飛,云去,本自然,是什么使李白坐出孤獨?忽想起李白另一詩《望木瓜山》:“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兩詩比照,這是李白的見與不見:見日出,見棲鳥;不見眾鳥,不見孤云。一脈相承的孤獨情懷。
山洼密密從從竹林,現出翠云庵,隱見一尊灰白女人雕像,后面水泥圍起墳冢。這是哪家曠代才女,竟然占了敬亭的風水寶地,讓李白的詩魂陪伴?近看,原來是唐明皇李隆基的胞妹玉真公主的墳墓。玉真入道,云游天下,結識墨客,李白是其中。李白為官是她舉薦,李白被貶她很郁悶,后來尋覓李白的腳印,她來到敬亭山,直至香消玉損。
吃驚《獨坐敬亭山》,另有意蘊。想李白曾寫有《玉真仙人詞》: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從中可見交往甚密,感情非常。公元762年,玉真去世,享年71歲,葬于敬亭山。李白也于同一年隨行,葬于當涂的青山。
詩的秘密在這里——“相”和“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聯,不見過去,只見玉真。這是默默無言的期許,也是遙遙無期的許諾。竹海濤聲,翠云庵的鐘磬,李白狂歌的劍影,竟是為玉真公主做伴。
這是普通不過的丘陵,雖景色平淡,但滿目清翠,云漫霧繞,格外靈秀。薄暮時分,昏黃陽光映照竹海,一種孤獨油然,孤獨敬亭山,孤獨獨坐詩,孤獨公主心。真愛多了一層婉約的風致,能否在那片獨自悠閑的孤云上,寫出詩人與公主“相看兩不厭”的情獨?如是想:相看兩不厭,只有唐公主。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