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記
來源:作者:文山平時間:2013-04-12熱度:0次
洛陽牡丹記
陜西/郭軍平
久聞洛陽牡丹甲天下,四月之初,隨團出行賞牡丹。洛陽春來早,我們這些西北人一下車就明顯的感到氣溫的燎人。從黃土高原下來,一路春風駘蕩,身著夾衣,感覺尚可,可是一到洛陽城市,就感覺穿著多了。
導游說我們來的正好,這樣的天氣正是觀賞牡丹的適宜天氣。為了觀賞牡丹,即使熱些,也無所謂,我們的不適倒不在話下。導游引導我們來去匆匆,先后去了兩個地方觀賞牡丹,一個是洛陽神州牡丹園,一個是洛陽王城牡丹園。這兩個牡丹園共同的特點是集人文園林與自然園林為一體,游人之多,可以說是洛陽最為繁華地段,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洛陽的中心。我們入城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宣傳廣告就是牡丹的圖片,沿街都是,美不勝收,目不暇接。也許我們來的尚早,大批的牡丹還沒有開放,只是少量的牡丹已經綻放清香。雖然很少,但是也讓我們感到不虛此行。因為不光親眼看到了花姿碩大,清香撲鼻的牡丹,而且也感到濃濃的牡丹文化。
據說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于南北朝,產地在漢中,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而洛陽牡丹的人工栽培則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察看洛陽牡丹歷史,讓其聞名天下的有這么幾個重要人物:
一個是隋煬帝,一個是宋單父,一個是唐玄宗,再一個就是歐陽修。隋煬帝的貢獻在于開始廣泛栽培,給予了牡丹一個展現的機會;宋單父的貢獻是有“幻世之絕藝”,種的牡丹,紅白斗色,變異千種,姹紫嫣紅,冠蓋絕世,被時人尊稱為“牡丹之父”;唐玄宗以皇帝之威,讓宋單父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讓大詩人李白做詩,歌詠了牡丹之美;上行下好,大文人“劉禹錫也有歌詠:“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描寫了當時帝都長安欣賞牡丹的盛況。北宋文人官居宰相職位的歐陽修著有《洛陽牡丹記》,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為牡丹研究推廣及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為世人廣為知曉,由此洛陽牡丹更為知名。
牡丹花色多樣,已擁有黑、紅、黃、綠、白、紫等9大色系的牡丹 品種1100多個,數量達4000多萬株。 花色嬌艷,艷冠群芳。這次來的尚早,我們僅僅見到幾種花色,紅色如火,燦燦若朝霞。白色如雪,晶瑩若梨花。未至花前,先聞花香,香氣撲鼻。難關人們稱它為“艷冠群芳”“國色天香”。
洛陽地土寬厚,王氣很重。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載,形勢甲天下”之譽。這里東傍嵩山,西依秦嶺,南含伊闕,北靠邙山;黃河、洛河、伊河等眾多河流的共同沖積,形成了肥沃,黏性較大洛陽盆地。這對相對喜愛稍顯干旱而怕澇的牡丹生長十分有利。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牡丹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故有“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之稱。
我們來的尚早,但是游人就已經是絡繹不絕,人山人海了,更何況到了盛花期呢?在觀賞牡丹之余,欣賞另一種牡丹也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歷代大批文人為牡丹吟詩作賦,潑墨繪畫,佳作不勝枚舉。以《牡丹賦》為題材的作品就有三十余篇。當代辭賦家孫繼綱先生,王宇斌先生等都著有《牡丹賦》。其中孫繼剛先生對牡丹的九色做了詳盡描述:“姚黃為花中之王,金閣顯王者之尊,金絲冠王者之頂,黃袍加王者之身。魏紫稱后兮紫云仙,紫袍金帶犧紫云冠,紫艷風光兮紫繡球,紫香秀色兮紫玉蘭,翩翩兮子燕飛霜,熠熠哉紫霞映天。丹陽冉冉兮,洛都春艷;霞光灼灼兮,山花爛漫。花帝重樓點翠,祥云層林盡染;龍女探親,知神都江山多嬌;桃花增春,看洛城春光無限。洛粉傾國兮粉中冠,貴妃出浴兮嬌容現;春曉政和,花竟帝苑;珠光西施,晨曦粉蓮,綣綣兮雨后春光,融融兮雨后春天。豆綠聽之者鮮,翠幕聞之者稀,荷花知之者寡,香球見之者奇,。寶藍稱冠之洛川,雨過天晴兮望春藍;藍葵垂首兮,冰罩藍玉;金雞報曉兮,香飄藍田;墨潑蒼穹兮墨云芳,天鵝旖旎兮鱗鳳翔;烏云臨兮臥墨池,青龍來兮弄墨香。金谷春晴兮,梨花逢雪;冰壺獻玉兮,瑤池貫月;棲霞映玉,白鶴臥雪;太白醉酒,貴妃羞月。有花開雙色之奇,無花色多變之缺。” 字字珠璣,詳盡描述了牡丹花色之美,讓人美不勝收,嘆為觀止。另外我們還看到有大量的歌舞,音樂,雕刻,戲劇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以及散見于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賦,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
其實牡丹習性并非那么嬌貴,其生活習性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在我國各個地區均可栽培,無論長城內外、還是大江南北,甚至是東洋西洋,到處都有牡丹的影子。只不過大自然的愛憐,皇帝的垂青,庶民的鐘情,文人墨客的助興,使洛陽牡丹馳名海外,渲染上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正如景以人傳,地以人名一樣。滕王閣,岳陽樓,醉翁亭,甚至荷花,梅花,菊花,在他們盛名的后面哪一個沒有經典的人文,這些共同的經典人文融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豐富了華夏文明。正如《洛陽牡丹歌》所唱:“ 洛陽的美,牡丹的香 ,華夏的文明在此綻放 。”北宋文學家李格非在《書〈洛陽名園記〉后》 嘆曰:“天下之治亂,侯于洛陽之盛衰;洛陽之盛衰,侯于園輔之廢興”,此言甚誠。在改革開放國泰民安的今天,在邁進21世紀繼往開來的今天,雍容富貴,情系萬眾的洛陽牡丹必定會益增美艷,倍崇尊榮。“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愿洛陽的牡丹越開越艷,愿我們偉大的祖國越來越好!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