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蛋”
來源:作者:朱玉富時間:2013-05-08熱度:0次
立夏吃“蛋”
(朱玉富)
“立夏前后連陰天,又生蜜蟲(麥蚜)又生疸(銹病)” “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并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 “疰夏”。女媧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征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 “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歷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 “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 “茶葉蛋”。后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 “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姜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立夏吃只蛋,力氣大一萬”,家鄉魯中艾山有立夏吃茶葉蛋的習俗。記得小時候還有撞蛋的游戲,看誰的蛋結實。立夏那天,雞蛋一清早就煮好了,剛拿到手還有點熱。大人關照,蛋不能馬上吃掉,要留到晚上才能吃,白天可以放在用彩線織成的袋子里,掛在脖子上,蛋袋下面的彩線隨風飄拂。女同學碰頭,就有一番美學上的比拼,男孩子卻覺得樣子滑稽,見了面反而靦腆起來。更誘人的是,鼻子底下就是吃的,散發著淡淡的艾味,但又不能吃,抵擋誘惑,這需要毅力。進了校門,那雞蛋和彩袋就給挪了地方,因為不能和神圣的紅領巾并駕齊驅,只能屈尊在衣服口袋,或塞進書包。不是敲破了蛋殼,就是弄壞了彩袋。瘋了一天,等到可以吃了,蛋也涼了,人人都狼吞虎咽,因為蛋黃太面,不免別噎的臉紅脖子粗的。
其實,立夏吃蛋就是圖個新奇,至于口味,水煮蛋當然不及茶葉蛋、虎皮蛋和番茄炒蛋。那時候的雞蛋不貴,但憑票供應,雖不算奢侈品,在餐桌上畢竟是道葷菜。難得在家里一起吃飯,母親總要煎幾只荷包蛋,邊上有點脆,里面的蛋黃很嫩,用春芽和韭菜炒雞蛋,那是絕對的下酒和下飯菜。記得小時候,母親從姥姥家逮來兩只母雞,舍不得殺掉,就養在家里,沒過多久,母雞咯咯叫著,居然生蛋了。每天從雞窩里把溫熱的蛋取出來,成了我和弟弟的快事。雞蛋攢多了,母親就自己腌咸蛋,立夏過的也就有滋有味。
立夏蛋,是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小朋友們還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也是立夏天最快樂興奮的事,拄蛋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如今,母親已經離開我們30多年了,但母親給我們煮立夏蛋的溫暖一直印留存童年的溫馨記憶里。
作者: 朱玉富 聯系電話:15264381169
電子郵箱:zbwbzyf@163.com QQ:1052171498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