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坪
來源:作者:熊永樹時間:2013-05-08熱度:0次
回古坪
古坪是我的老家,是我土生土長、吃苕吃洋芋長大的地方。一晃又有好長時間沒有回去了,幾回做夢都不自覺地夢到那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趁著五一放假,我緊忙帶著兒子往家趕。
車子一路搖晃,爬向云霧繚繞的天柱山,駛向劉坪河,過黃靈洞大橋,到鴨子口,一路向上爬行,到了齊頭山。望著車窗外淅淅瀝瀝下著的細雨,看不到清江河,但我腦海里卻分明浮現出一條藍色綢帶一樣的清江河,我在宜昌農校讀書時,回家通常是趕車到鴨子口,然后步行回古坪,一口氣爬上齊頭山,累得不行,總要在齊頭山的險要處歇一腳,這時,居高臨下俯看清江河,它像一條藍色的絲帶從天上緩緩飄來,心靈不由自主地為之震顫,我總是呆呆地望著,忘記了一切。過青崗坪,就到了背坳嶺,背坳嶺是進出古坪的門檻,看見前面一片濃霧的下面就是古坪。
古坪叫古竹坪,是這個地方的行政首腦機關所在地,我們記事的時候叫古坪管理區,后來叫古坪公社、古坪鄉、古坪辦事處,現在叫古坪村,轄區面積60多平方公里,600多戶人家,是由原先的李家坡、肖家灣、神坦坪、隨母溪等四個小村合并而成。我的老家就在原小村肖家灣的十二隊,小地名叫水田灣,一個聽起來很富庶很美妙的名字。古坪四周都是山,西南背靠火燒坪的溜沙口、獅子包,北邊是高高的大面山,翻過大面山就是賀家坪的紫臺。東面接劉坪的東流溪。一條發源于樂園土木淌的溪流自西向東貫穿整個古坪,只不過這條溪流在古坪還沒有名字,因其從大面山腳下流過,當地人就管它叫大面山河,河流一直向前,過了豬巢洞就叫東流溪了,再向前就叫劉坪河,經黃靈洞匯入清江河。而今,有個浙江老板在大面山河與隨母溪匯合處修了一個電站,叫東流溪電站,是從這條河的源頭土木淌打了十幾公里隧道把水引過來形成巨大落差發的電,真是不得不佩服浙江人的精明能干啊!順著神頭巖的山脊發源了無數條的小溪,自南向北流向大面山河,把山切成無數極薄的山嶺,向著大面山河逶迤而下。所以一個過去曾在古坪工作過的書記總結說,古坪是“磨子齒,駁刀棱,上坡下嶺走死人。”聽起來多少帶有外地人發泄不滿的情感在里面,不過想想也像。多少次我從溜沙口經過,看見從巖下不斷向上涌的霧氣,可不知怎的,無論它怎樣拼命向上沖,就是無法翻過溜沙口的巖沿,一次次地被無形的力量壓了下去,站在溜沙口的巖沿上,看見頭頂上火燒坪的天空藍悠悠的,而腳下濃霧彌漫的一片云海就是我的老家古坪,一種莫名的惆悵就涌上心頭。
翻過背坳嶺,車子鉆進霧中,順著鄉間水泥路,不過二十多分鐘,就到了我老屋的稻場里,而這也是我內心最感欣慰的。原先水田灣是不通公路的,起先車子只能通到王嶺,離老屋有七八里路,在麻池鄉政府工作時,每次回家,都是先到岳母家歇一晚上,一來看看岳父岳母,二來住一晚上后第二天回老屋正合事。后來,路又修到金堂窩,離老屋還有五里路的急下坡。過去回家過年,回來時總要帶一坨過年貨,去時又要帶一坨臘貨,背背駝駝的,特別是那時沒有移動通訊,又隔河渡水,拖兒帶女,一家三口,站在公路上像幾個“青樁”,不知接的車子到底能來不能來,心里不知是個什么滋味。有一年的正月初五,我們早早地來到公路上,兩眼望著背坳嶺,太陽已經偏西,還是不見來車的蹤影,心里焦急萬分,把妻子和兒子留在公路上等,我獨自一人沿著公路步行去接車,一直接到尖豬坳,車子始終沒來,這時天色又漸漸暗下來,我急忙返回來帶著妻兒,背著一大坨臘貨,步行到北坡我二妹那里歇了一晚上,第二天步行下馬連,經長灘,到巴山,從馳灘過清江河,到麻池,現在想來心里還是酸酸的。后來,我調到了都鎮灣,再后來又進了城,比以前方便多了,加上工作忙,漸漸淡忘了。只是每次回來,看到住在這里的長輩們,年紀一天天增大,還要肩挑背磨,賣個豬子,買包肥料,太難了,作為從這個地方土生土長的人,心里總有一種愧疚。到2008年,因為工作上的聯系,我結識了鴨子口鄉政府的丁書記、黃書記和鄉財政所的唐所長,在他們的支持、幫助和組織下,從金堂窩到水田灣的3.2公里公路終于動工,經過四個月的艱難施工,到2009年正月底,3.2公里路終于修通,小車第一次開進水田灣。這年年底,我又找交通局的劉主任幫忙,把這條路納入了通村水泥路工程,冒著雨雪施工,到臘月二十幾的水泥路終于打通。路一通,水田灣的人得到了實惠,山上的樹變成了錢,生產生活方便多了。說實話,為修這條路,我費了不少的心,說了不少的好話,也受了不少的委屈,但作為從這個地方吃苕吃洋芋長大的人,我覺得干了一件對得起這個地方的事。
妹妹和父親早在家等候。妹妹臉上洋溢著笑容,而今生活大為改觀,公路修通后,去年又把老屋拆了,做了兩層的樓房,姑娘也在宜昌中心醫院上了班。妹妹高興地告訴我,今年她買了家電下鄉的電冰箱、洗衣機,姑娘出錢又添置了新家具,看得出來,她心里是真高興。想想妹妹確實不容易,母親死后,她12歲就下了學,帶著兩個妹妹,在家操持家務,種田喂豬,我在外讀書,爹在村里當鄉村醫生,小小年紀的她,承受了一個不幸家庭的整個重擔,真是難為她了!每次看見她,我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過。妹妹雖然只讀到小學四年級,但她是個明白人,上進心強,有了姑娘后,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到姑娘身上,培養她讀書,先是讀宜昌衛校,后來又接著讀三加二,她寧愿自己克勤克儉,但在姑娘讀書的問題上妹妹從來沒有含糊過,前前后后花了五六萬元,在老家那個山旮旯里真是太不容易了,但她的努力成功了。如今她的兩個愿望都實現了,為此我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盡了我最大的努力,她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她高興,我心里也感到寬慰。父親明顯的消瘦和瞧悴了,今年剛滿70歲。他因年老從鄉村醫生落屋后,跟著妹妹他們,我給他買了社保,一個月有點錢,妹妹他們照顧他,看病和生活沒有問題。落屋后,做了兩次手術,現在手術創傷已經恢復,但肺心病和前列腺炎是一個慢性病,每到冬天就發得厲害,現在住了樓房,冬天是暖和的,肺心病就比以前好多了。
對門的大媽病得厲害,我和兒子去看她。大媽其實是四媽,父親他們共有六弟兄,大的三弟兄在年輕時都夭折了,我們記事時只剩下小的三弟兄了,所以四爹變成了大爹,四媽也就變成了大媽。大媽今年78歲,生有三個兒子,三個姑娘。這次病得的確厲害,有十幾天沒有吃東西了,喉嚨吞不下去,面如枯槁,但頭腦還是清醒的。我們去看她,她還記得很清楚。她的三個兒子和姑娘女婿都回來了,輪流守著。大爹是在生產隊因公死亡的,大爹死后,家里一下散了板,六個兒女獨自成人,各奔東西,有五個離開了古坪,我一直在外,回來的時候比較少,很少有他們的音訊。這次大媽將不久于人世,六個兒女都回到了身邊。彼此相見,敘說著過去,談論各人的生活,他們在外面全靠自己的力量打拚,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事業,相聚一起,感嘆著生活的艱辛和生命力的頑強,天無絕人之路,從古坪出來的人和住在古坪不走的人,都要比別人多一份艱辛,多一份拚搏!
第二天早晨五點多鐘就醒了,從床上爬起來,站在稻場上,看著高高的神頭巖在一片霧氣茫茫中還沒有醒來,想起我在西灣讀書時,無數次的翻過這座荒無人跡的山巖,有多少往事涌上心頭啊!環顧四周,這里的每一座山峰,甚至一塊石頭,都有我的記憶和故事,這又怎能不叫人在夢里夢見呢!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熊永樹)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