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子的傳說
來源:作者:張秋菊666時間:2013-05-15熱度:0次
白馬潭與洪洛河的傳說
位于欒川縣城東的廟子鄉,龍峪灣景區的雞腳尖下,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潭,人們把此潭稱為白馬潭。關于這個潭從古至今流傳這一段凄美的神話傳說。
很久以前,雞腳尖山腳下,叢林茂密,古樹參天,山間溪水縱橫交錯流過一處,久之匯聚成方圓幾十米大,數十丈深的潭。此潭終年墨綠,碧波蕩漾,像一幅神秘的碧綠大毯一般美麗。因為潭深,無論男女老幼從此經過,只敢遠觀,不敢近看,無論再口干舌燥,也不敢貿然接近此水解渴,懼怕深日久出妖魅,都不由自主敬而遠之。
有一天,一個樵夫名叫三寶拾柴回家途徑此潭,口渴至極,不堪忍受,放下擔子歇腳,想喝幾口水解解渴,正當他低頭掬水時,突然眼前閃過一道白光,定睛一看是一匹雪白大馬騰飛而起,心中不勝驚恐,顧不上擔柴,飛快逃回家中。他的妻子桂花剛好做好午飯等在院門口,見到神色慌張的丈夫空手而歸,必有異常,追問之下,三寶告訴妻子剛剛見到的情景,說潭里出白馬精了。媳婦以為丈夫饑餓勞累過度產生幻覺了,嘴里不說,心里不相信,她決計瞞著丈夫親自去探探究竟是真是假。第二天,桂花邀約鄰居姑娘和她一起去深山里拽山野菜,,下山時饑渴難忍,及至潭邊,不由張開膽量來到潭邊欲取潭水解渴,正在此時,一道白光閃過眼前,潭水轟鳴,一匹白馬騰空飛躍而起,長著大口,好似要吃人一般,桂花和鄰家姑娘大驚,嚇出一身冷汗,她們跌跌撞撞,連滾帶爬,飛快跑回村中。她們告訴村里長輩們潭中飛馬的事情,老人們說這一定是東海龍子觸犯天條,私自來這個地方禍害人來了。老人又說不敢得罪他,反之,還要給他供奉,只能這樣,求得村民一時安寧。于是,四鄰八鄉的山民們為了安寧,每逢初一、十五帶上牲畜,瓜果酒食來到潭邊供奉馬神。村里有一家人姓曹,新娶一個媳婦,媳婦美麗大方,很討人喜歡,全家歡喜度日。突然媳婦患病,不吃不喝十幾天,也不能下床走路,更不用提下地干活了,這可急壞了老兩口。婆婆對公公說,去求求馬神吧。于是老婆老漢帶著供品來到潭邊禱告道;馬神,馬神,大發慈悲救救我家媳婦吧/只要媳婦病好了,我們給你送來全豬全羊答謝你的大恩大德。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二老回到家中時,媳婦的病立馬減輕,肯吃飯,能下床,幾天后照常下地干活了。
不料,兩個月后,去后山拽野菜的姑娘媳婦們不知何故都悄然失蹤了。三個月過去了,丟失的牲畜也多了起來,媳婦姑娘們越來越少,村民們紛紛逃離此地,到山外邊居住。三寶的媳婦也失蹤了。曹姓老夫妻猛然想起來,因為高興過度,忘記去還愿了。三寶一怒之下,離家出走拜師學藝,三年后歸來,拋到潭邊向白馬尋仇挑戰。三寶和神馬展開一場血戰,白馬因為吃人過多,威猛無窮,一跳八里沒人敢于和他死拼。無奈之下,三寶負傷回到家里,思前想后不能就此罷休。
又是幾個月過去了,三寶經過多方打聽,聽說三官廟里有一個年過九十歲的老僧能夠鎮妖降魔,于是他不辭辛苦,百般求告,讓老僧隨他去降服馬神。老和尚拿上法寶,一路跋涉來到潭邊向天祝告,要求收復次馬,白馬不聽從禱告,老僧大怒,躍入潭中,和白馬大戰三天三夜,最后馬死僧亡,潭水被馬的血,人的血染成紅色,潭水流出,成為紅螺河,時間久而久之,被叫轉了音又成為洪洛河。
洪洛寺的傳說
相傳,在欒川縣城東的廟子鄉,有一條通往伊河的河水,叫做洪洛河,洪洛河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沿著河流兩岸,植被茂密,四季常青。
據老輩人傳說,一千多年前,河北岸山根下有一座大寺院,名叫洪洛寺,其中蘊藏著很多故事。不知從何年何月起,有這樣一段說法,洪洛河兩岸的老白姓們,曾經遭到東海龍子的禍害,為了人身和財產的安全,他們紛紛逃離家鄉,遠遠躲避災難。三寶和寺廟老僧一起來白馬潭里降服妖魔,老僧和白馬同歸于盡,染紅了河水,四鄰八鄉的老百姓感念于老僧的犧牲精神,為他建起一座寺廟,塑佛像和老僧的像,逢節日供奉。及至元朝時期,皇帝信佛心重,在全國各地名山,興建無數寺院,洪洛寺也是其中之一。
有皇帝老子為寺院的僧人撐腰,日久天長,廟里的僧人達到數百人,有一個主持叫做渾圓,還有一個主持教道靜,在他們的主持時期,日益專橫跋扈,不遵守佛的清規戒律,他們都在少林寺里練過武,有一身過硬的本領。他們教徒弟們學打拳,習棍棒,舞弄刀槍,連續數年,訓練一支僧兵。常言說;人多勢眾,藝高壓人。這些和尚仗著人多勢眾,便開始作惡起來。他們在寺廟外安了一盤大石碾子,揚言說是神碾。附近鄉村的大姑娘小媳婦來碾米,八升谷子能碾出一石米;老婆老漢來一斗谷子碾不下八升米。人們都說老佛爺偏心眼,向著年輕婦女。時間長了,人們才知道事情真相,他們以此為誘餌,引誘年輕婦女到哪里碾米,以便將其搶在廟內糟蹋蹂躪。后來,他們甚至強迫村民向他們貢獻出新媳婦,先由老和尚享用三天。誰若不送,就搶走媳婦先奸后殺,扔到后山溝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有人暗向河南官府告發,可是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地方官府幾次派兵進剿,每次俱兵敗無果。這樣,惡僧的氣焰更加高漲,成為山大王。他們各處設卡,以防官兵。在地方官府派兵數次進剿失敗后,洪洛寺惡僧們愈加瘋狂,地方政府呈報北京,神宗皇帝派王邦祚將軍領兵進剿。
王邦祚接到圣旨后,奉命出征,根據地方官府數次進剿失敗的情況,他決定該強攻為智取。他協同他的兩個胞弟邦魁和邦貴對官兵進行嚴格訓練,然后將人馬帶到舊縣潭頭一帶,分散隱蔽于群眾中,以免打草驚蛇。他們兄弟三人扮作游方僧人,投奔洪洛寺,拜住持僧為師學習武藝,同時摸清寺院周邊環境,兩年后,他們里應外合,一舉殲滅寺內僧眾,火燒洪洛寺。
莊子村的傳說和卡房村的傳說
在欒川縣城東部的廟子鄉,有一條通往伊河的河流,叫做洪洛河,沿著河兩岸,有一個村叫做卡房;另一個村叫做莊子村,這兩個村山環水繞,環境清幽,美麗異常。這個地方流傳著這樣的傳說。
據老年人傳說,雞腳尖下方有一個深潭,潭深不可見底,白馬精居于深潭,時常禍害鄉民性命,附近村民紛紛逃離家鄉。從此這里荒無人煙,無人問津。元朝皇帝禮佛日盛,到處興建寺廟,廟里僧眾繁多,日久實力強大,危害一方,魚肉百姓,神宗皇帝接到地方官府的報告后,派王將軍弟兄三人率兵進剿,王氏三兄弟打入寺院內部,摸清底細,里應外合,一舉剿滅洪洛寺惡僧,并且焚毀寺院,替老百姓除一大害。神宗皇帝賞賜王家洪洛河到龍峪灣這一方圓六七十里的林地,讓他們世代經營管理,因此,王氏家族的子孫后代們就居住在洪洛河兩岸邊,這個村解放后被叫做莊子村。卡房村的傳說;聽說在洪洛寺僧人眾多,依仗勢力欺壓百姓時期,惡僧們為了堵住受害群眾的口,不讓告狀人走出他們的管轄范圍,就在官道口蓋起了卡房,監視老百姓的行蹤,因此,卡房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廟子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的小兒子違犯天條,私自下到凡間,在蔥郁茂密的森林里四處亂跑,吃人吃瓜果,后有居住在深潭里,專門吃經過此潭的大姑娘小媳婦,嚇得附近村民逃離家鄉,以避禍害。一日,觀音菩薩經過此處,點化她改邪歸正,扶持唐代高僧去天竺國取回真經,然后,必成正果,玉皇大帝一定有重賞。
東海龍子就在潭里靜靜等著師傅的到來。等了好久好久,唐僧師徒三個來到潭邊,師傅叫了一聲龍兒來見,東海龍子一躍而出,馱上師傅飛奔向西而去,他們跋涉千山萬水,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回了真正的佛經,觀音菩薩向天庭匯報東海龍子的功德后,玉皇大帝下旨說,罪責免去,在老君山東南邊為龍子建起廟宇,內塑白馬神像,廟的所在地就叫白馬廟街。后來,天降大雨,洪水肆虐,田地受洪水沖刷,迫使街心東移,老百姓在街東北重建白馬廟,因此廟比原廟小,故稱“廟子”,沿用至今。
另外,廟子的傳說另有一種說法。相傳,此地有一個姓曹的地主,占有良田百頃,一日,田里的麥苗被洪洛河潭中的白馬吃去一大半,曹姓人持槍擊斷馬腿,其傷口馬上復原,他認為此馬是神馬,因此,就在街西頭修建大廟,內塑白馬常年供奉,故而,廟子街原稱為白馬廟街。后來洪水沖刷田地,迫使街心東移,群眾在街稱廟址,時間長久,后來誤傳為廟子并沿用至今。
(編輯:作家網)